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天水秦州:文明实践增动力 乡村建设添新意

22-12-04 19:4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编辑:程健

  原标题:天水秦州:文明实践增动力 乡村建设添新意 

  今年以来,天水市秦州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通过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逐步形成了产业富村、文化润村、环境靓村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秦州区太京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通过文明实践“添动力”、土味宣讲“接地气”、知行结合“聚人气”的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激发了广大群众圆梦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干劲。

图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来,太京镇年集村着力打好“生态宜居”牌,村内保留乡土原味的同时,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对影响人居环境的各类柴草、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村子立足实际,在道路两边修建了花坛、休闲座凳和文化广场等各类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村民的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年集村累计建成文化广场3处2400平方米,配套健身器材22套,硬化巷道10500平方米,修建过水路面5处,河堤1.5公里,硬化通村路4.5公里,沙化产业路7.5公里,栽植树木2500余棵,为全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担当、更足的干劲、更饱满的激情、更清晰的思路,冲锋在前,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太京镇年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娃说。

  藉口镇作为林果产业大镇,新城建设重镇,坚持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线任务,在城乡融合发展,富民产业培育,脱贫成果巩固,集体经济积累,美丽乡村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等工作中挖潜力、补短板、促提升。

图片2.png?x-oss-process=style/w10

  在乡村建设中,藉口镇铁炉村立足周边环境实际,始终把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作为重中之重。全村新建河道拦水坎110米、防护工程870立方米、平整河道2800立方米、铺设景观道路253米、硬化村内巷道13142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1690米,维修农田灌溉管道600米,新建景观设施3处。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改变了村庄的落后面貌,也让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铁炉村依托金河川道区域优越条件,建成了2万平方米早熟大樱桃连栋温室,打造铁炉现代设施早熟大樱桃基地,填补藉口镇早熟大樱桃果品市场的空白。今年,基地的樱桃已经挂果上市,销售额达到10万元,预计明年可达到50万元。

  藉口镇副镇长张勇刚表示,下一步,全镇将继续通过大力发展示范点优势产业、深入开展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道德建设、推动移风易俗等方式,大力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

  秦岭镇坚持高站位贯彻、立体式推进、全方位领会、深层次扩展,在学思践悟过程中,做好“学用结合”“转化出彩”,让党员干部始终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落脚点,坚持以学促知、以知促干,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动力。

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位于秦岭镇竹林村的红竹林酒作坊里却是热气腾腾、酒香四溢。酿酒工人一边忙着将发酵好的酒胚运送至蒸馏锅前,一边将拌好的酒曲放进发酵池进行发酵。据了解,红竹林酒延续古法酿制,原料采用本村种植的小麦、玉米、高粱等,优质原粮经过粉碎、拌料、高温蒸粮、入窖池发酵等多道程序后,“起窖、蒸酒、出酒”一气呵成,浓浓的酒香扑面而来。

  近年来,竹林村已发展和注册了红竹林、竹林风、藉水源三个酿酒厂和白酒品牌,年产白酒40余吨。目前,白酒产业已成为竹林村的富民产业之一。

  “我们竹林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创办红竹林及其他两个酒厂为契机,全村整治撂荒地1500亩,种植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2000亩以上。通过三个酒厂的引领带动,我们竹林村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秦岭镇竹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周伟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