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看甘肃】兰州黄河水车:500年前引渠灌溉农田 今朝续写文化传奇
本网记者 任磊
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代文物《黄河兰州浮桥图》,曾遭人为裁切毁损,此事引发广泛关注。《黄河兰州浮桥图》以黄河浮桥为中心,描绘了清代兰州府城一带黄河岸边老百姓的生活景象。根据图内建筑推测,其应绘于1867年之前,对于研究兰州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时过境迁,这幅兰州版“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景象早已沧海桑田。但在图中描画的10多轮水车,色彩醒目,细节真实,兰州水车至今仍在黄河岸边吱呀转动,像一位老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兰州地势狭长,黄河穿城而过,却因水低岸高,汲水十分困难。在古代,人们住的离河较远,用水只能靠肩挑驴驮,更无法用黄河水灌溉两岸肥沃的滩地,人们守着黄河却只能靠天吃饭。
直到明朝有了水车,兰州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大雁落脚的十八荒滩变成良田,岸上的旱地成为成片的果园,“一个兰州城,半城果树园”的功劳,离不开段续发明兰州水车。
明嘉靖年间,段续在南方为官,对湖广地区汲水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意将其引入家乡造福一方。晚年回故里后,段续潜心仿造,经过大量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灌溉附近菜畦果园,今天“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段续创制的大水车,直径小则十七八米,大者二十余米。水车利用黄河水流的冲力,驱动木制巨轮徐徐转动,带动四周的水桶依次舀水上升。至上方时,桶口向下倾斜,将水倒入掌盘子“集水槽”,再流入木槽,引水入渠,灌溉农田。
黄河水车不耗能,不费力,堪称古代兰州的“自来水工程”,一辆18米水车一昼夜能灌溉约300亩土地。在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水车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很受农民欢迎。
段续把水车引入兰州后,黄河两岸的农民纷纷仿制,兰州逐渐成为世人眼中的“水车之都”。
据记载,兰州周边共有300多辆水车。至解放后五十年代,仅黄河兰州段有水车252辆。这些水车沿黄河分布,串联在一起,如同巨龙一般,灌溉着两岸的土地。
上世纪50年代,电力灌溉技术普遍应用,兰州水车退出历史的舞台,数量逐年减少。
作为一种提灌工具,兰州水车经过数百年的制作和实践,制作技艺不断改进,具有结构学的匀称美,力学的平衡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实用价值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虽已消失,但作为古代兰州人生产智慧的结晶,水车是兰州农业发展的见证者,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兰州在南滨河路建立水车博览园,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再次续写兰州水车文化,让五湖四海的朋友了解“水车之都”的故事。
近500年过去了,今天段续发明的水车依旧在母亲河畔吱呀转动,昼夜不息。
- 2022-11-29【陇拍客】雪已停 守护仍在继续!
- 2022-11-29【小康路上看老乡】平凉静宁:党建引领产业兴
- 2022-11-29酒泉市开展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现场调研评审
- 2022-11-29【陇拍客】平凉崇信:远山含黛遮望眼 汭水河畔鸟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