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肃环县羊业产值凭啥突破50亿?
甘肃环县,自2013年以来高唱“羊歌”,“养羊”成为环县从南到北20个乡镇最常见的产业。
日前,记者从环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县养羊农户超过4.8万户,羊只饲养量超过300万只,借科技“东风”,羊业产值突破50亿元。
从“土方子”到科学饲养
环县拥有870万亩的天然草场,千百年来,在这片沃土上,环县老百姓和羊一路相伴而行。20世纪八九十年代,黑山羊、滩羊是环县人放牧式养羊的主要品种,但因为产羔率低,产生的效益仅能维持家庭生计。后来,随着天然草场退化严重,草场压力过大,加之遭遇干旱天气,环县羊产业面临诸多发展困境。
2013年开始,环县将养羊提上日程,统筹发展。养羊被环县各个乡镇的村民当作一项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从最初的“满山遍野放牧,家家户户养羊”,到“满山遍野种草,家家户户养羊”,再到“全设施养羊新品种引进”,如今,环县羊产业实现了“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今年56岁的张清北是环县甜水镇张铁村村民,20岁出头,他就开启了“羊倌”生涯。扛着一把羊铲子将家里仅有的10多只羊赶到山上,日暮西山哼着小曲将羊归圈,是张清北以前的生活日常。那时候,羊一旦生病,大家伙儿都犯怵,张清北及家人也不例外。赶上母羊产羔,一家人都要提心吊胆好几天。
谈到现在的科学饲喂,张清北难掩激动之情。他说:“以前羊要是生病,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常用的就是那些‘土方子’,就连用药都是一一去试。现在不一样了,‘全日粮’可满足羊只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疫病防治都有专业的培训,就连现在羊的品种也不再是单一的湖羊,我们甚至还有了培育新品种的制种公司……”像张清北养羊的例子在环县不胜枚举,也成为“科学饲养”的范例。
紧盯先进技术 环县羊走俏市场
环县紧盯国际、国内先进制种和养殖技术,全力打造“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已成为中国肉羊种业“芯片”的生产基地,“中国羊谷·善美环州”成为环县最亮丽的名片。
2018年,环县引进了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聘请澳大利亚胚胎移植协会主席戴维德·奥斯本博士为技术总监,负责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实施“肉羊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推行科研成果转化;由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环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骨干作为高新技术推广和良种基因培育的基层执行力量,负责各项科技创新措施落实。“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三队联合攻关,共同推动肉羊优秀基因大范围推广、优秀个体加速度复制,形成“双多双快”效应。
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智告诉记者:“我们从2018年就着手开始二元杂交,引进了肉羊良种,与环县的湖羊实施杂交试验,为环县羊产业筛选杂交父本。2021年在环县20个乡镇开展‘三级二元’模式推广,向环县羊产业输出产肉基因,去年完成2万多只母羊的人工授精,产出杂交羔羊4万多只,在曲子镇、木钵镇等乡镇养殖户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让老百姓的湖羊后代产肉能力提升20%以上,极大地提升了养殖效益。”
农民腰包变鼓了,农村环境变美了,农业发展劲头更足了。近几年,环县按照“引育推广肉用羊,进口纯繁奶山羊,提纯复壮黑山羊”的总思路,“政、企、研、社、村、户、服”七位一体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百亿级肉羊产业大县。如今,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环县羊产业发展的体量和质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羊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挑起了“大梁”。
- 2022-09-22环县 羊产业这样“链”成
- 2022-08-08【短视频】环县:羊产业奏响富民强县新“牧歌”
- 2022-07-20“环县羊羔肉”首列冠名高铁发车
- 2022-04-21【甘快看】环县:羊产业奏响富民强县新“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