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医卫

“复阳”后是否有传染性?甘肃省疾控中心给出了答案

22-11-22 09:0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复阳”后是否有传染性?省疾控中心给出了答案

  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出院后,个别会出现“复阳”现象。什么是“复阳”?“复阳”后是否有传染性?是否需要治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给出了答案。

  问:什么是“复阳”?

  答:“复阳”是指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解除隔离或出院(舱)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再次出现阳性的情况。结合病程、核酸检测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如核酸检测Ct值≥35,则无需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控。

  问:为什么会“复阳”?

  答:“复阳”有两个原因:

  1.间歇性排出的脱落病毒片段。

  2.再次感染另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

  分析以上两个原因之前,需要回顾一下新冠病毒Ct值的相关概念。Ct值,即循环数阈值,目前核酸检测使用的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PCR技术可以检测出是否有病毒,但是不能区分病毒是否有活性——即到底是否有传染能力。

  因此,当出院(舱)后人员PCR技术检测为阳性时,并不等同于有传染性,因为对于康复期患者,当Ct值≥35时,已经不能分离出活病毒,此时患者并不具有传染性。

  如果身边出现“复阳”病例,而又没有进行下一步的收治及社区管控,那么往往是因为其Ct值≥35,意味着此类患者已经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也不需要戴着有色眼镜,刻意躲避。

  说得更容易理解一些:我们在采咽拭子的时候,会从喉咙里挑出一小部分体液。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病毒并没有那么容易观察到,需要用一种叫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将样品中的病毒数量扩增,Ct值越低,代表病毒浓度越高;Ct值越高,则代表病毒浓度越低。

  此外,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1-2周会逐渐产生抗体,但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且毒株在不断变异,所以康复人群依然有再感染变异毒株的可能,对于“复阳”人群是否有传染性,需要结合Ct值等综合判断传播风险。

  问:“复阳”人群如何管理?

  答:曾感染过经治疗或隔离观察出院(出舱)的人群如果核酸检测提示阳性,需要仔细分析甄别,根据防控指南的管理原则,分别对待总结如下:

  如果Ct值≥35:

  1.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体征,无需管理,不需要判定密接。

  2.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临床表现,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但无需对其密接者进行追踪和管理。

  如果Ct值<35:

  1.没有症状体征,需要结合病程、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如有传播风险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密接;如无传播风险,不再进行管控,无需判定密接。

  2.同时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相关临床表现,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同时需要判定和管控密接。

  省疾控中心提醒:要科学认识“复阳”,消除对“历史阳”的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给予患者以关怀。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