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小康路上看老乡】陇南康县:电商点燃致富梦

22-11-18 11: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程健

  本网记者 程健

  今年以来,陇南市康县电商中心在确保疫情期间群众生活物资配送的同时,依托陇南市振兴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训组建直播团队,通过参与分享视频、直播、获取粉丝量、流量变现等手段,积极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电商力量。

  注重培训 流量成为新农资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康县电商中心把人才培育作为推动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支持电商人才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制定电商培训计划,依托陇南市振兴职业培训学校,分区域、分行业、分批次举办直播带货专题培训,采用理论+实际操作的培训方式,打造百人直播团队人才矩阵,并利用传统节日节会、美食风景、乡俗乡风等节庆,开展直播带货比赛,重点培养美食主播、文旅主播、康养主播等网红,拉动直播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依托短视频平台,鼓励激励短视频制作,开展内容电商、体验电商和媒体电商,培育了一批乡村网红、自媒体达人。

  截止目前,共培训直播主播373人次,打造月收入超过万元账号7个,月收入超过1000元账号50多个。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留守妇女、返乡创业人员,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宣传康县原生态美景美食、无公害无污染农特产品,引来了无数粉丝对康县农产品的青睐。

  线上短视频的分享的引流,线下农产品成交量日益增长,让流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农资,在提升康县农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陇南市振兴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胡利鑫感慨地说:“经常有一些在家陪读的宝妈,通过直播带货有收入了打电话给我,她们高兴,我也高兴啊,感觉很有成就感。”

  电商助农 直播成为新农活

  “我没文化,不会说,但是我们土蜂蜜真的很好……”比起在直播间侃侃而谈,农村妇女郭菊琴在现实中却更显朴实和害羞。正是她朴实的语言打动、激起了粉丝的兴趣,不足3个月的时间,抖音号欣心(土蜂蜜)粉丝量2.6万,短视频作品获赞47万,销售自家土蜂蜜2万多元。

  34岁的郭菊琴是白杨镇吊石坝村村民,家里有父母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老公外出打工挣点钱。善良的郭菊琴不忍心看着老公在外挣钱的辛苦,却又无能为力。着急的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父母的帮助下养殖土蜂蜜。

  今年土蜂蜜产量不错,100多箱土蜂产蜜有1000斤左右,蜂蜜有收成了,销售又成了问题。万般无奈的她终于鼓起勇气,用参加电商直播培训学到的知识开始尝试拍短视频和直播,慢慢地,直播间人数由几个人增加到六七百人,粉丝们通过直播看到了她养殖的土蜂生活环境无污染、一年只采一次保证了蜂蜜的品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购买蜂蜜,结果尝试后纷纷回购。

  “我虽然只读了初中,没文化,但是没有坏心眼,只想把咱们大山里的好东西分享出去,也能贴补一下家里……”郭菊琴憨厚的笑容里,透着美好愿望实现的喜悦和自信。

  和郭菊琴一样也在网上销售土蜂蜜的郭朝地,是白杨镇靴子坝村党支部书记,38岁的他,初中毕业后就到青岛打工,2005年时月工资2000多元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但成家立业后的他还是决定回家创业。

  2017年开始担任村文书后,郭朝地尝试了不少致富门路,都收效甚微。今年在电商助农打造百人直播团队活动开展以来,他积极参加培训,8月份疫情期间,带头尝试直播、短视频引流带货,3个月时间销售百花蜜合作社土蜂蜜2000多斤,同时销售野生猕猴桃、板栗,柿子,天麻等农产品,销售额达17万多元。

  “还有一个900斤蜂蜜订单,发往北京的,疫情暂时发不了,先包好!”郭朝地说,同行的电商中心主任张艳得知快递费用没有享受优惠、发货不便时,当场协调解决,为他节省了成本。

  聊到以后的打算,郭朝地说,想办法解决生鲜快递的问题后,希望把在原生态、无污染环境下养殖的虹鳟鱼卖到全国各地,让外面的人吃到大山里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让老百姓的山货变现、增加收入。

  手机变身新农具,流量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互联网催生了电商经济,电商新业态又催生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康县电商助农直播活动的开展,不仅把大山深处的绿色农产品带出大山,还点燃了新农人的致富梦和创业梦。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