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甘肃】良师益友 演绎兰州公安刑侦佳话
本网记者 程健
“干公安刑事技术这一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烦躁,扛得住压力,经得住考验!”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刑事侦查技术大队副大队长王彦明感触颇深:“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逐渐理解和领会师傅在我入警之初时告诉我的这句话。”
王彦明口中的“师傅”,是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刑事侦查技术大队大队长马俊,他坚守在刑事技术岗位已有32年,参与各类现场勘查3000多次,辖区几乎所有的重特大案件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案件侦查员和现场勘查员。
共事十年,马俊和王彦明既是师徒又是搭档,二人默默坚守、潜心钻研,合作勘查案发现场1800余处,提取痕迹物证1500余件,制作各类鉴定文书140余份,利用刑事技术手段破获案件160余起,6篇专业技术论文在省部级国家刊物及论文集发表刊登,为安宁公安刑侦工作贡献着薪火相传的力量。
2011年夏天,刚参加公安工作不到两个月的王彦明,就上手了从警生涯中的第一次命案现场勘验工作。辖区某排洪沟内发现一具腐尸,疑似被伤害致死,跟着师傅马俊到达现场后,刺鼻的恶臭和腐尸的外观,让王彦明的胃里翻江倒海,这跟大学课堂上所学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穿戴好防护用具,准备好勘验工具,我们开始!”师傅马俊冷静有力的一声命令,让王彦明回过神来,随后跟着师傅开始工作。
时值盛夏,师徒二人忍受着高温和恶臭,在现场来回奔波、搜集证据,汗水浸透了警服。那一刻,王彦明感觉师傅马俊像换了个人一样,勘验现场似乎就是师傅的整个世界。
“彦明,是不是有些不适应?”马俊平静地问道,王彦明用力点了点头。
“一处伤痕,一个姿势,都是逝者留下的无声告白,记住,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生者权,替逝者言!”马俊说着,在记录中写下:死者系被车辆后轮碾压致死,死后抛尸至此,死亡时间约7天,涉案车辆为两轴大货车,案发时车辆空载。
两天后,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获。王彦明从战友那里得知,师傅马俊的勘验报告为案件侦办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刑事技术的力量。
对王彦明来说,除了业务工作,师傅马俊教给他更多的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诀窍。2016年4月底至5月初,辖区商铺连续发生数起盗窃案,王彦明忙得不可开交,光是现场就勘查了12处,还都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越是忙碌,师傅马俊的要求越是严格,每一份勘验报告都认真查阅,并提出补充意见。
面对百余份痕迹物证,“毫无头绪”的现场痕迹让王彦明有些烦躁不安,感觉系统分析工作无从下手。
马俊却早已看穿了他的心事:“彦明,俗话说‘触物留痕’,尽管现场被破坏得厉害,但对方的作案习惯却不会在短时内改变,换个角度‘明察秋毫’,去寻找材料中为数不多的共同点和独一无二的不同点,你会豁然开朗。”
马俊一语点醒王彦明,他立即调整思路、由点及面,将比对印证改为比对分类。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梳理,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数十起连环盗窃案系两个不同的盗窃团伙所为,每个盗窃团伙至少有成员4名,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右手有明显残疾特征。
有了这些犯罪画像的有力支撑,办案民警在一周内就将两个盗窃团伙打掉,9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一向不苟言笑的马俊第一次给徒弟王彦明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数年的打磨成长,王彦明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刑事技术民警,刑事科学技术也在这几年快速发展,马俊和王彦明师徒二人也总是在一起研究学习,马俊总是感慨:年轻人的学习接受能力比他这个“老汉”强多了。
2020年,辖区发生一起伤害致死案,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始终闭口不言,“撬开嘴”的重任就落在了师徒二人的身上。
在案发现场,王彦明没有发现作案工具,但现场周边遗留的5截断裂的木杆引起了师父马俊的注意。“一根毛发,一滴血迹,都是揭开真相的重要细节!”师徒二人对视几秒,默契地开始分工配合。
对死者体表创口、印痕和现场血迹及物证位置进行反复论证,推翻作案工具被带走的结论,初步形成木杆是造成致命伤的重要意见。王彦明在此基础上,在断裂的木杆上应用科技数段提取到微量的DNA检材,成功检出了嫌疑人和死者DNA信息。依靠扎实的无证基础,犯罪嫌疑人成功伏法。
说起师傅马俊,王彦明满是难以言语的感激。十年传帮带,传的是经验诀窍、帮的是工作生活、带的是为人处世。
谈及徒弟王彦明,马俊满是肯定和期待。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这才哪到哪,他的路还长着呢。
师徒十年,每一次现场勘验和物证检测,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和锲而不舍——以警之名,捍卫安宁!
- 2022-11-11【稳经济 促发展】1至9月甘肃省企业贷款利率创历史新低
- 2022-11-11【稳经济 促发展】甘肃省已发行道路运输电子证照16万张
- 2022-11-11甘肃14名教师入选“2022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 2022-11-10第五届进博会甘肃签约金额30亿美元 较上届增长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