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甘快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甘肃切实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22-10-25 17: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何星丑

  本网记者 何星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高质量、高水平、自主创新、提质增效……这是一份甘肃教育近年来持续书写、徐徐展开的答卷。

  强基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初秋时节,走进天水市张家川县张棉中学,入眼便是修葺一新的教学楼、格外亮眼的教师周转宿舍楼。为持续改善和夯实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基础,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今年省教育厅筹措省级专项资金1亿元,在23个重点帮扶县农村中小学建设教师周转宿舍925套。安居方能乐教,乐教方能优教。张家川县张棉学区校长马成说:“一幢幢‘暖心房’拔地而起,解决了教师住宿等后顾之忧,学校真正成了教师们的家。”

  近年来,甘肃省通过教育布局规划调整,不断加大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夯实甘肃教育之基。

  在兰州,为更好满足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兰州市城关区探索“一体化”“集团化”办学。采取“名校办分校”模式,累计建成6个“一体化”办学体,通过校际间内部管理、师资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学校文化、考核奖罚、资源配置“七个一体化”,有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一体化”向“集团化”办学的迈进,“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近两年来,累计成立教育集团9个,涉及学校达61所,覆盖率近80%,同时,大力推进规划新建、提升改造、用地拓展、配建回收、恢复办学、职校转化、空间拓展、民办引进等“八个一批”学校扩容增量共40个工程,新建改建学校36个,开办学校17所,新增办学面积38.3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8万余个,历史性缓解了就学矛盾。

  为民办实事就是要往实里办、往深里干。面对群众最关注的“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据统计,今年甘肃省教育厅全力推进城区学位增补项目,集中力量扩大城区学位供给,全面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据统计,省教育厅今年共安排2.5亿元,在全省14个市州主城区增补25722个义务教育学位。目前,新增学位已全部完成,完成了年度任务的128.61%。

  谋全局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内涵

  “这个老物件,同学们都认识吗?”“织毛衣的!”“用来纺线的!”……

  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教育集团的综合实践基地里,参加实践活动的小学生们热烈抢答,现场传来阵阵笑声。

  “同学们,这个物件叫作转拨舵,是过去用来捻毛线的工具。”基地负责人马世成向七里河区大水子小学的学生们详细讲解每一件旧农具、老物件的故事。

  走进农具展览室,镰刀、柴刀、犁、耙、谷箩等农具在墙上有序排列,算盘、老式钟表等生活物件在展柜上一一陈列。10岁的小学生张惠茜边参观边将农具的名称和用途记在笔记本上。“看到这些老物件,我觉得很新鲜,也感受到农民的辛劳。”张惠茜说。

  2021年2月,为了加强劳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马世成和几位老师分头收集旧农具、老物件,并将闲置校舍改造成综合实践基地,又将一处已经废弃的旧操场改造为劳动园区。孩子们可以在劳动中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大水子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崔博文高兴地挥舞着自己采摘的小葱。“我体会到了下地干活的快乐,同时也学会了关于农具、苗木等很多相关知识。”崔博文说。

  “我们尝试利用现有条件为孩子们打造‘记得住乡俗、留得住乡情’的劳动教育基地,将农耕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也传承了传统民俗文化。”马世成说。

  王家堡教育集团综合实践基地仅是甘肃教育提质增效、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肃省通过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实施“能力提升”项目,仅是2022年以来,甘肃省投入各级项目资金32.1亿元,实施1995个校舍建设类项目和1979个设备购置类项目,覆盖全省义务教育学校2041所,受益学生113.65万名。下达各类学生资助补助经费7.95亿元,受助学生251.9万人(次)。通过“特岗计划”补充乡村中小学教师5000名,招收省级公费师范生400名、国家和地方优师计划优秀定向生约400名,培养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500名。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并向乡村教师倾斜,投入资金1.40亿元,全年计划培训教师、校(园)长4万余人次。

  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甘肃省贯彻落实“双减”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做好“双减”工作,举措有力,成效显著,亮点频现。“双减”一年,甘肃省坚持标本兼治,校外严格治理和校内提质增效“齐头并进”,不断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目前,全省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有需要学生全覆盖,参与学生超过189万名,学生和家长满意度均超过95%,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9.03%。

  “我们始终把‘双减’作为推动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统筹协调和推动落实。全省‘双减’工作初步实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既定目标,让这一政策红利惠及到了每一位师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珍说。

  重服务 打造特色鲜明的甘肃职业教育

  十年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能甘肃”品牌底色更加鲜明亮丽。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秀的产业工人,这离不开丰沃的土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十年来,甘肃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区域结构布局,打造兰州新区职教园区,陇中、河西走廊、陇东南集群“一园三群”发展模式,启动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建设培育工程,培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单位、职教集团,一批高校获批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10个县被认定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持续深化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形成了职业教育区域化、区域职业教育产业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新格局。甘肃省还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组建了两所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职教体系初步形成。甘肃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级“双高计划”“优质中职”项目,一批高职、中职学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示范校建设序列。

  通过“一县一校一中心”“职业院校+培训基地+线上平台”等方式,统筹构建“培养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职教扶贫模式,助推形成职业教育、职技培训和促进就业创业一体化工作格局,使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受培人员在各行各业一线岗位发挥更大更好作用。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是可盼。在新的赶考路上,甘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尽最大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