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不负绿水青山 铺展锦绣画卷 ——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2-10-22 09:41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洪煜然

    不负绿水青山 铺展锦绣画卷

  ——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9月4日至9月8日,陇南市生态文明思想与绿色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图为学员参观浙江安吉余村合影。

  甘肃省2020年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陇南举行。

  位于徽县的国家级绿色矿山。

  陇南市举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启动会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

  帮扶村徽县麻沿河镇屈兰村向陇南市生态环境局送锦旗。

  学生参观甘肃省陇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本版供图:陇南市生态环境局

  陈多 王艳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山水陇南流淌的盎然诗意,总是让人看不够。

  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陇南,见证了陇南环保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映照出陇南环保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决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的陇南,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也极大提高。

  在保卫中塑造靓丽容颜

  陇南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交汇地带,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是全省植被最好的地区。

  生态兴,则文明兴。

  响应中央号召,顺应时代要求,回应群众期盼。十年来,陇南把生态文明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去考量,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生态陇南的绿色底色更加浓郁。

  十年来,在陇南,绿色发展成为广泛共识。陇南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两江一水”综合治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阶段性成效显著。

  金秋十月,白龙江两岸树木依旧吐露着浓郁的绿色。这条陇南的母亲河,浩荡江水宛如一条“玉龙”,自西向东奔流而去。陇南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谋划了白龙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统筹发展,把河道治理及开发利用放在首位。

  近年来,陇南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碧水保卫战中,严格落实工作任务清单销号和定期预警通报制度,加强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调度,全面按时完成生态环境部督办的27个涉及交通穿越、农业面源污染、生活面源污染等水源地问题的整改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境内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白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康县燕子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进入中央投资项目库逐步实施。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并形成工作台账。此外,陇南强化水污染源头防控,严格项目准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

  生活在大美陇南,让人最自豪的莫过于优良的空气质量。陇南环境空气质量长期在甘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陇南通过重点治理工业、燃煤、机动车和扬尘“四类污染源”,强化燃煤锅炉监管、生活面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施工场地及道路扬尘管控、机动车监管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空气自动微测网点作用,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管理水平。

  从编制规划、出台意见,再到争取资金、项目建设,陇南一年一个“脚印”,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循序渐进。

  陇南全面开展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的场地调查和市级质控,建立了全市重金属土壤污染负面清单,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严厉整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针对农村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排摸出70个农村环境整治和3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已完成42个,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也均已建设完成,构筑了纯净的生产生活空间。

  经过十年的努力,天蓝、水清、山绿、土净,已经成为陇南的标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3%,居全省首位;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项,水土保持率达到73%;实施天然林保护935.9万亩、人工造林50.1万亩;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5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3%,比全省高33.9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2.23个百分点。

  今年,陇南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绿色发展等指标持续创历史最好水平。截至目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100%,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在2022年“十大行动”中,陇南市提出了将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绿的美丽陇南这一具体目标任务。

  在整改中换来“绿色重生”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

  陇南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整改,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省级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

  自2016年中央启动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以来,陇南还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坚决要扛起的政治任务,解决了一大批长期存在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涉及陇南的共27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涉及陇南的共18项,已全部上报销号报告。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60项,完成整改57项,3项正在整改。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陇南反馈了4类14方面49个问题,现已完成整改13项,剩余36项正在整改。

  同时,陇南重点围绕环境河湖整治、生态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高质量发展、问题整改6个方面24个重点任务开展生态环境问题自查自纠。全市共排查出生态环境问题226项,已完成整改196项,排查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督察整改和排查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性任务已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全市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赞誉。

  今年8月30日,在第二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陇南荣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称号,成为陇南市落实督察整改,坚定绿色发展的最好证明。

  十年来,陇南不断深化、细化绿色发展的路径和制度,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如水银泻地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

  陇南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出台了《陇南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陇南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生态环境保护“1+10”组织体系;编制《陇南市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跨市跨省签订了《跨流域水污染事件处置与应急联动协议》……

  在陇南2.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些各有侧重的环保工作,让美丽陇南美出新高度。

  在执法中呵护绿水青山

  “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森林”,在甘肃版图的东南隅,这一片青翠欲滴的盎然生机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持之以恒呵护这片绿水青山,陇南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的陇南,将这笔宝贵财富看作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并施以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加以保护。

  十年来,陇南建立起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长效机制,落实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

  陇南全面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发了《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整治方案》。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践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强化现场执法管理,队伍作风得到明显好转,执法效能有效提升。

  十年来,陇南共出动检查人员近2万人次,检查企业5100家次,年度投诉案件办结率均为100%,生态执法的“牙齿”越来越锋利,有效打击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陇南在下大力气锻造环境保护铁军的同时,深入思考、转变思路,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企业发展区分开来、统一起来,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

  营商环境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围绕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弱项短板,下猛药、出重拳,祛沉疴、治顽疾,印发了《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提前介入部门对接制度》《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评“一对一”服务制度》等文件,成立了陇南市生态环境局项目审批协调推进组,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提速提质提效。

  一方面,对畜牧业、食品制造业等20个行业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对医院、其他采矿业、屠宰及肉类加工3个行业环境影响登记类项目直接豁免,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及时落地。

  另一方面,陇南持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做好取与舍,肯于牺牲“局部小利益”和“眼前利益”,提升环保门槛,杜绝承接落后淘汰产能,严格“高污染”项目准入,为可持续发展留下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广泛的环保知识宣传,陇南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陇南充分利用主流宣传媒体,实时向社会公布全市空气质量等环境信息。通过纪念“六五”环境日、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召开生态环境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多形式向全社会进行了广泛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一步引导公众关注生态环境,监督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增强了广大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纯净健康的生活空间,不仅是陇南群众的诗意家园,更是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国宝级动物繁衍生息的最佳栖息地。候鸟来往不绝,几乎绝迹的亚洲金猫也惊喜出现。动物的本能选择,为陇南的生态故事写下了生动注脚,见证了陇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显著成果。

  在创建中赢得发展新机

  陇南,是一个从来不缺少绿色的地方。

  陇南北部片区的两当县,青山环抱,绿水环流。长期以来,两当县举全县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两当”。2018年,生态环境部命名表彰了全国16个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45个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当县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为我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各地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陇南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继往开来,接续奋斗。

  新一届陇南市委、市政府更加明确,要继续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优势,擦亮绿色底板、彰显绿色之美、突出绿色发展、深挖绿色价值,让“两山”理论在陇南结出更加丰硕的硕果。

  陇南确定了建设“三城”打造“五地”的宏伟蓝图,部署了2022年“十大行动”。在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布局中,陇南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要坚持生态陇南、绿色崛起的价值取向,把陇南建设成为绿色发展高地、甘肃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新的目标定位为陇南开启了新的历史方位。

  作为创建牵头单位,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在对接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省生态环境厅的基础上,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组织相关单位赴浙江省丽水市、衢州市,湖南省长沙县考察学习建设经验,印发了《陇南市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截至目前,陇南围绕绿色矿山、文旅融合、生态农业等五方面编制完成“两山”转化典型案例4项,刊登在新华网2022年第八届绿色论坛“两山”实践创新典型案例专栏。

  接下来,陇南将继续立足优势,严格按照《陇南市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方案》和《陇南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加快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高质量准备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材料和选定现场核查点,深入挖掘创建工作中的亮点成效和鲜活案例,及时回应环境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诚然,十年来,陇南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陇南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但这项工作,永远在路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宝杰表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控生态环境风险,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