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关”居民有“医靠”
原标题:“健康城关”居民有“医靠”
志愿者帮助老人就医
“自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后,我待在家的时间变少了,在这里的时间反而多了,也更开心了!”家住畅家巷社区已70岁的王爷爷笑着说,现在的他经常约老伙计到日间照料中心,看看病、下下棋、活动活动。不同于10年前退休在家时的无所事事,王爷爷如今的生活更丰富有趣和健康。
而这样的变化,仅是城关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十年来,该区完成了“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转变,特别是紧盯基层医疗、医养结合、疫情防控等精准发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区人民群众,建设更有温度的“健康城关”。
全域覆盖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过去十年,城关区始终将基层卫生服务作为建设健康城关、增进民生福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2022年上半年,伴随着碧桂园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行、东岗西路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异地改建投用;该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截至目前,该区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2家。在此基础上,该区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622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配置专科医师、康复师、药师、社区护士等为助手的一体化签约服务团队,不定期上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诊疗、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咨询等服务,截至目前签约服务覆盖41.2万人。
康乐荣养 开创医养结合全新格局
“奶奶,今天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出去活动?有啥需要随时跟我说。”记者在城关区一家日间照料中心看到,医护人员正向刘奶奶询问最近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对方提供相应帮助。为满足老年人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该区先后投入专项试点经费3360多万元,打造城关独有的“康乐荣养”医养品牌,以全面增加老年人在医疗、养老方面的获得感。
其中,针对需要24小时照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由区康乐医院实行无家人陪护照料;针对轻度病症、白天需要照护的老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构建“白天机构管、晚上家人管”的复合型服务机制,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体贴的关爱。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特色惠民服务
不用起早挂号,不用排队等候,名老中医问诊,而且价格亲民,步行15分钟就能抵达,这是团结新村街道探索实践中医药进社区惠民生工作,满足不同人群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而带给大家的体验。“要不是社区有老中医来坐诊,我妈都不知道困扰她多年的关节、肩膀疼等老毛病,居然能用中医推拿、针灸等方式来治疗。”日前,在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陪着母亲看完中医的李晓云如是说。
2021年起,作为全市中医药进社区惠民生的先行试点区,城关区在全区启动中医药进社区惠民生行动,共打造16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建成9家标准化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6种常见病纳入试点病种范围,并设置独立中医综合服务区,聘请名老中医定期坐诊,让辖区每一位居民群众不出街道、社区就能满足就近就诊服务需求。
高效统筹 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城关区聚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卫健部门紧盯流调溯源、核酸筛查、应急处置、消毒消杀等关键环节,全力抑制疫情的扩散。进入常态化防控后,持续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全面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构建以93个疫苗接种点为基础、2个二级以上医院集中接种点为保障,6个流动接种组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壁垒。
责任在肩,使命如磐!城关区卫生健康工作十年间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医疗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末,该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93家、卫生技术人员21546人、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14479张,比2018年同期增长约43%、29%和8%,先后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总策划 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图
- 2022-10-11甘肃省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签约金额超41亿元
- 2022-10-11甘肃省快递业务量明显回升 行业呈现稳步恢复态势
- 2022-10-11劳动伟大 创新光荣——甘肃省“互助保障杯”工人发明家、职工发明之星、优秀创新型团队先进事迹宣传专集
- 2022-10-11武威市古浪、天祝提前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