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喜迎二十大 陇原新作为】农机科技创新破解收获难题

22-10-02 08:4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喜迎二十大 陇原新作为】

  农机科技创新破解收获难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刘欣语

  我省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甘肃农业大学北方特色作物机械化收获装备研发团队立足西部,扎根陇原,着力在旱作农业全程机械化领域开展研究。

  该研发团队一直致力于胡麻、藜麦、制种玉米、油菜、青稞等特色作物全程机械化装备的研发。通过试验,创新研发了防缠绕低损收获、小行距扩口式链齿喂入、柔性立辊式摘穗、揉芒碎芒脱粒分离等关键技术,与国内同行合作,联合研制出国内首台胡麻联合收获机、首台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制种玉米联合收获机、拨禾链齿喂入油菜籽联合收获机、自走式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等,为我省乃至西北农机装备的发展作出贡献。

  就在不久前,他们又走出实验室,把倾注了心血的两款制种玉米收获装备搬到田野里,接受农业领域专家、农机推广部门、农机合作社及农户们的检验。

  9月20日上午,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村召开的制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会上,由甘肃农业大学研发团队研发的两款制种玉米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饱满的玉米棒从收获机里一倾而下。

  张掖市位于我国制种玉米生产的“黄金带”——河西走廊,当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制种玉米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该市玉米种子产量约占全国的45%,可供应3亿亩以上大田玉米生产用种,而甘州区则作为单体最大的全国县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能力和品质在全国双双名列前茅。

  制种玉米“播种、成熟、收获”的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种子质量,播种和成熟期更多需要“天帮忙”,收获阶段更依赖于“人努力”。国内现有的收获机无法满足制种玉米收割过程中低损伤、低损失、快速清种等需求,只能采用人工摘穗剥皮。但随着制种玉米人工收获亩均成本高、作业面积广、劳动力短缺等劣势愈发凸显,种业公司和农户对机械化收获的需求也随之高涨。

  近几年来,为破解制种玉米机械化收获难题,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协调,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各地农机推广站和各大农机企业,针对制种玉米性状特性,开展了技术攻关和机械研发。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刘文武表示,为加快推动全省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与甘肃农业大学及省内外农机科研单位、农机企业、农艺专家和农机合作社沟通协调,汇集各类创新要素,深化农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种子制种加工机械化、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全程机械化、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为全省农业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在“政产学研”跨界合作下,各方协同攻关,针对制种玉米形状特性,我省成功研发了第一代4YZS-4A制种玉米收获机和第一代4YZSJ-4A穗茎兼收制种玉米收获机,分别创制了柔性板式摘穗割台与柔性立辊式摘穗割台。两台新机械通过配备间隙可调柔性摘穗板与拨禾链齿,实现了低损摘穗;机械采用双风机与二次拉茎辊,吹吸风力耦合,实现了强力清杂;采用刮板式橡胶输送带与缓冲集穗箱,实现了种穗低损输送;高效铡切与抛送装置,实现了茎秆粉碎收获。

  现场会上,收获机里“吐”出的制种玉米完整干净,经过评定,两台收获机相关指标均已达到国家种穗玉米收获机田间作业性能检测要求,这意味着我省阶段性突破了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关键收获环节技术“瓶颈”。

  如今,借机械收获的东风,玉米制种产业已发展成为甘州区联系农户最广、农业效益最为显著、产业致富带动能力最强的支柱产业。

  “研发团队将继续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进一步优化机具的作业性能和效率。”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机械化专家团队组长赵武云教授说,团队将立足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以实现全省制种玉米“有好机可用”为目标,补齐特色作物生产装备短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