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高铁飞驰 驶入“幸福门”“八纵八横”在陇原大地搭建起交通网络新格局

22-09-29 10:0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高铁飞驰 驶入“幸福门”

  “八纵八横”在陇原大地搭建起交通网络新格局

  兰渝铁路。

  兰州西站。

  宝兰高铁东岔站。

  2012年至2022年,弹指一挥间,回头望之,这十年,是家底殷实的十年,是“含金量”更足的十年,是获得感更强的十年。这十年,朝发夕至不再是一个形容词,“八纵八横”搭建起的交通网络新格局,让早吃牛肉面晚尝川味火锅不再遥不可及。“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如同动脉跳动在陇原大地,从时速40公里的内燃机车到今天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铁路经历了6次大提速,一次又一次刷新着出行的速度。

  拓宽的“淘金路”

  对于天水的外出务工者而言,如今他们出行的路更“宽”了,车更快了,而这一切,与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营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记者从天水火车站了解到,宝兰高铁开通5年多来,天水南高铁站旅客发送人数一路飙升,今年春节后天水南、秦安高铁站旅客发送量占比达到了82%,高铁已然成为务工者出行的“主力军”。家住秦安县莲花镇的韩德强,20年前就和妻子李秀红在广州打拼,目前他搞装修,妻子则在一家家政公司干保姆,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收入还比较乐观。

  “以前出门别说高铁了,连火车都很少,到广州全程下来要近40个小时,这让很多想走出去的人望而却步。如今家乡通高铁了,11个半小时就能到,票价也能接受。”说起这些,韩德强滔滔不绝,一旁的李秀红言语间更是透着满满的自豪感,“别看我今年都50岁了,还在接受专业培训,等今年把证考上,就是‘金牌保姆’了,收入还能再高点儿。” 越织越密的高铁网,“贴地飞行”的动车组,使得秦安这座西北小县城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走得越来越远,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

  与此同时,随着2021年电子客票在高铁和普速车站的全面实施,旅客从网上订票成功后即可“刷证进站”。对于电子客票,来自麦积区石佛镇的杜满仓感触最深,他年前回家,就听说不用取票,可火车坐了几十年,手里不捏张票总感觉不踏实,直到自动闸机一路为他亮起绿灯,才体会到电子客票的好处。

  近年来,甘肃改造升级客服设施,全面实施电子化客票,动态优化“一日一图”,持续放大“环西部火车游”品牌效应,积极开行长线车、大站车引流上线。据统计,2012年至2021年,兰州局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率为7.04%,2021年较2012年增幅为84.52%。

  铁路+旅游托起“脱贫致富路”

  “兰渝铁路开通前,从兰州到成都都要绕行宝鸡,大概需要20多个小时,如今时间被压缩到7个小时。”这个月,兰渝线也迎来了全线开通运营五周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曾经峥嵘崎岖、令人望而生畏的蜀道,而今随着这条钢铁大动脉的开通,西南地区“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5年来,兰渝铁路也带动周边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铁路+旅游+扶贫”的运营模式。兰渝铁路沿线有诸多优美绮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革命色彩的人文景观。以哈达铺车站为例,这个深受中国红色文化熏陶的车站,毗邻国家4A级景区官鹅沟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腊子口战役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乘车前往哈达铺参观长征纪念馆、瞻仰革命遗迹已经成为众多旅客汲取奋进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必选之地,车站日均旅客发送量高达2000多人。

  负责宕昌至官鹅沟区段旅游运输的大巴司机张师傅说,兰渝铁路开通后,自己每天往返景区的趟数逐年增加,能明显感觉到,如今铁路让游客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前来观光的人增多了,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很多。

  陇南市、定西市是劳务输出的重点地区,特别是陇南市宕昌县、定西市岷县等地,每当开春时节,会有大量务工人员前往新疆、内蒙古、包头等地务工。兰渝铁路开通之前,他们要通过大巴、面包车等交通工具中途换乘至陇西、兰州搭乘火车,不仅耗时长而且花销高。兰渝铁路开通之后,许多外出人员选择了经济实惠、快速便捷的火车出行。近两年来,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不断深入,铁路与地方联合协调,服务百姓出行的效果愈加明显。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局集团公司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856.9亿元,铁路营业里程达6292.2公里(其中2012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3375.3公里,2017年末5377.8公里,2022年8月末6292.2公里)。高铁营业里程从2014年的721.4公里增加到1617.3公里,增长1.2倍。

  不止步于“走得了”

  “引进来”的路畅通了,“走出去”的路也更加便捷。经贸往来“朋友圈”持续扩大,甘肃特色产品走向广阔世界,借助兰渝铁路的开通,甘肃积极融入参与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南向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建设。如今,中新南向通道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使得甘肃省在“一带一路”中黄金节点的优势更加明显。甘肃的名贵药材和优质牧草,顺势搭上了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既节省了运输成本,还缩短了运输时间,药材和牧草能快速抢占市场,卖出好价钱。

  山风习习的甘肃陇西山区,早上9点,张世刚便匆匆赶往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查看药材长势。他一边查看药材的饱满度,一边和其他的种植户了解今年的药材收成。

  今年59岁的张世刚,在陇西承包了300多亩的药材生产种植基地种植药材,已10年有余。他在陇西县城,拥有近千平方米的药材库房,里面整齐地堆码了已经打包好的当归、党参、柴胡、甘草、黄芪,等待着发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

  张世刚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各种中药材,都经过中新南向通道发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种植的中药材不愁销不出去,在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老百姓的腰包也‘壮’起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悉,2021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协议运输、多式联运,开好中欧班列,加大“公转铁”运输力度,支持地方企业专用线和物流园区建设。截至2022年8月,兰州局集团公司有220条专用线覆盖甘宁两省区,近10年,发送货物88783.93万吨。集装箱发货量达8632.83万吨,2021年比2013年增长396.4%。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思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