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丰收甘肃】康县大南峪镇:稻花香里说丰年

22-09-27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康县的九月,正是收获的好季节。走进大南峪镇窑坪河油稻两熟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秋风卷金浪,稻谷遍地香”的美丽画卷。人声、机器声相互交融,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的收成不错,谷粒饱满,是个丰收年,这两天天气也好,正适合打谷子!”田里的稻农高兴地说道。

  今年以来,大南峪镇以“山清水秀人更秀、鸟语花香饭更香、业兴人和民更富”把航定向,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在保持原有食用菌、养殖、中蜂等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花庙、郑湾两村连片新发展“油稻两熟”基地430亩,种植魔芋600亩,新发展蔬菜大棚280座,新栽植桑树650亩,建成蚕桑立体循环养殖园一处。通过丰富“菜篮子”、装好“油瓶子”、抓好“米袋子”,切实让群众鼓起“票夹子”。

  “稻油两熟”:人闲地不闲

  油菜作为传统的农作物,在康县种植历史由来已久。大南峪镇是康县油菜主产区,一直将油菜作为一项农民增收的短平快产业来抓,全镇今年发展油菜种植2000亩。采访途中,听大南峪镇村民介绍,今年相比去年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一亩油菜可收获油菜籽300斤左右,按照40%的出油率计算,大概能榨出菜籽油120斤,一亩地能净挣1000多元。

  随着油菜籽的颗粒归仓,提前育好的秧苗已经迫不及待要下地了!油菜收割后紧接着种植水稻,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剩余的油菜秸秆作为天然的有机肥料培肥土壤,使得水稻米质更好、产量更高。 

  “故驿兰皋,千年米乡”。大南峪古称兰皋,地处“中国茶马古道文化之乡”康县北部的窑坪河流域。水稻栽种技术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全境林草覆盖率高达92%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造就了当地水稻一年一熟,而且米质柔软滑嫩,香气扑鼻,富含硒元素,对人体非常有益。因此,大南峪镇党委、政府紧盯花庙、郑湾两村沿川闲置土地,高效合理利用土地,发展连片“油稻两熟”430亩,并在全镇延伸种植785亩。并注册“金稻穗”大米商标,在网上开展认购活动,为绿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180天左右的生长期,当初的785亩小禾苗已经茁壮成长为挺拔饱满的稻穗,丰收在望,村民们的喜悦溢于言表。旁边正忙碌的稻民不禁感叹道:“今年收成好,一亩稻田能收八九百斤稻谷呢,达到70%的出米率,不是问题!”

  招商引资:“小魔芋”释放“大魔力”

  魔芋作为一种健康食品,食用历史悠久,营养保健作用很高。种植过程中除了对土壤有一定要求外,还需要做遮蔽措施。如果与高秆的作物进行套作,既合理利用资源,还解决了遮蔽的难题。大南峪镇利用魔芋种植这一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客商投资魔芋产业,经过一年试点种植的成功,让老百姓亲眼看到了魔芋种植“学得懂、能赚钱”,百姓们纷纷加入种植大军,实现了从“引导种植”到“主动种植”。2022年,大南峪镇魔芋种植面积已从去年的300亩增加到600余亩,系列举措既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还让土地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更解决了100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据康芋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永强介绍:“合作社在小南沟流域种植的400多亩已经开始采挖了,今年的亩产能达到5000多斤,一亩净利润4000多元。如果进行深加工,一斤魔芋成品能买到5到6元,产值更高,目前基地还在试点魔芋和高粱套种,长势喜人!” 

  浙江客商、陇南誉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永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计划建设魔芋种植基地1000余亩,并和玉米、高粱、桑树套种,同步建设魔芋深加工产品,包括生产魔芋粉、魔芋干片以及涵盖魔芋其他方面的健康食品,形成从鲜品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为大南峪镇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一份企业力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两天大南峪镇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丰收的场景:千亩订单高粱进入采收期,熟透的高粱涨红了脸,串串高高悬挂的红色灯笼预示着丰收的喜悦;新建的蔬菜大棚里,除了蔬菜,羊肚菌也争相探出了小脑袋,列兵似的挤出地面;新栽植的桑园里,桑苗们个个精神抖擞,憋足劲地疯长,还有林下散养鸡、养殖的中蜂,都在被富硒大米围绕的香气里诉说着这是一个丰收年! 

  通讯员 唐亚春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