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乡村振兴|祁连山下新家园

22-09-21 19:35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玉芳

  新华社记者王植樱、张玉洁、张智敏

  九月,祁连山下,细雨微寒。

  53岁的邓发斌心里却暖意融融。他告别了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老宅,搬进140平方米的二层新居,并很快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

  邓发斌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祁连村村民。他家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已经建了20多年,屋后便是土崖。“最怕汛期山沟里的雨水冲下来,有滑坡风险。”

  9月15日,在祁连镇祁连村下河安置点,村民邓发斌展示拿到的房屋不动产权证书。新华社记者张智敏 摄

  甘肃是全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14%,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域超过全省国土面积的50%,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07万处。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丁煦介绍,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今年起,甘肃全面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对生态及地质灾害威胁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六类区域的群众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进行搬迁。每户搬迁群众有1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以及5万元贴息贷款。

  “刚开始也有顾虑,但听了好政策,我们就积极参与搬迁了。交了6.6万元就搬到了新家,5万元贷款还能用来装修。”邓发斌说。

  省时省力的装配式住宅、三室两厅的敞亮新居、可以种花种菜的小院……新房子的条件让邓发斌欣喜。

  新房寄托着邓发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专门请了三家装修公司,对比选择了最喜欢的装修风格。全屋定制柜和亮得发光的大理石餐桌,每一件精心挑选的物件都凝结着他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9月15日拍摄的村民邓发斌家的二层新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智敏 摄

  搬得下,更要稳得住、能致富。

  当初,邓发斌最担心人搬下来了,庄稼和羊怎么办。

  祁连镇镇长毛渊雄介绍,等村民们搬到新家、拆旧复垦之后,当地计划在原址附近集中建造养殖小区,农具也放在那里。“相隔三四公里路,群众来回方便。人畜分离,改善了乡村风貌。”

  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外,当地还计划依托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安置点离祁连镇的冰沟河景区不远。我们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698万元,进一步提升安置点的风貌,鼓励村民们开民宿和农家乐。”毛渊雄说。

  9月15日拍摄的祁连镇祁连村下河安置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智敏 摄

  安置点上,格桑花开得正旺。花圃旁是八个大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邓发斌也有开民宿的打算。他给新房子取了个诗意的名字——清山小筑。“我不会啥漂亮话,只知道,搬过来的好简直都说不出。”

  丁煦介绍,今年甘肃计划通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4万余户15.8万余人拥有新家园。(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