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庭搭配“心理套餐”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中国甘肃网9月1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开设“新时代少年法庭”专栏,展现少年法庭工作队伍中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兰州市西固法院少年法庭运用“心理咨询+心理矫治+情感修复”的模式,妥善处理一起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的典型案例入选。
孩子拒绝选择 父母开始反思
2015年小明父母离异,他被判由母亲抚养,但实际上他却一直和父亲共同生活。2021年7月,小明的父亲来到西固区人民法院福利路法庭(少年法庭),请求变更儿子的抚养权。小明的选择成了决定抚养权归属的关键,但无论法官怎样引导、询问,小明都一言不发。为了解小明的真实想法,法官来到学校,向老师了解他的相关情况。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法官与妇联联系,邀请心理专家为小明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专家的诊断,小明患有中度抑郁症。在专家的疏导下,小明渐渐打开心扉。
根据专家提供的心理矫治方案,法官与小明聊他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慢慢将话题引入家庭生活方面,小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爸妈一见面就吵架,无论我怎么选,他们都会争吵,也许我的存在就是错误……”小明的回答令人心酸,面对破碎的家庭,孩子要的不是“单项选择”,而是父母共同的陪伴。于是,法官果断再次组织调解,将小明的想法转达给了他的父母。同时邀请心理专家在现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我们从没想过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小明的父母终于认识到过错,开始站在孩子的角度商量抚养问题。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每周轮流照顾小明的生活。结案后的一天,法官再次来到学校对案件跟踪回访,老师说小明的性格开朗多了。法官还在校门口遇到了小明的父母,他们约好一起接孩子过生日。
创新审判模式 全面保护未成年人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法院福利路法庭自2021年3月挂牌成立少年法庭以来,积极探索“心理咨询+心理矫治+情感修复”的心理疏导模式,在少年家事审判中,精心打造情感观察室、心理咨询室等场所。并聘请心理专家,及时掌握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作为处理案件的重要参考。在刑事审判中,法官将视角从法庭延伸至家庭,面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法官用庭前调查加强全面了解,用圆桌审判拉近庭审距离,用心理疏导解开思想心结,用法庭教育帮助当事人认识错误,用帮教回访力促孩子走出歧途,用封存记录助力孩子回归社会。
截至2022年6月,该法庭共审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558件,审结503件,结案率90.14%;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件。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沛洁
- 2022-09-17皋兰启动养老助餐服务 办老人家门口的暖心食堂
- 2022-09-17红古警方打掉一本地帮信团伙
- 2022-09-17省内大部有降水天气
- 2022-09-171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放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