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宁县:青贮玉米收获忙 备足牛羊“冬口粮”

22-09-08 16: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甘肃宁县依托粮改饲项目,对养牛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青贮饲草企业进行资金补助,有效降低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为甘肃宁县养殖产业链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秋五谷香,玉米青贮忙。正值甘肃宁县27.52万亩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在甘肃宁县早胜镇各村,玉米青贮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一排排两米多高的玉米瞬间连杆带“棒子”被粉碎成2厘米左右的青贮料,直接传输到拖拉机车厢里被运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宁县以甘肃丰源草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购置了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成立了3个青贮玉米收贮服务队。从收割、青贮、打包全程实现机械化,每个服务队免费收割农户玉米不少于2000亩。县畜牧兽医站技术小组从青贮池的修建维护到玉米秸秆的收割、运输、粉碎、青贮等各个环节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了秸秆青贮质量、青贮进度和综合利用效益。”甘肃宁县畜牧兽医站长王娟妮介绍说。

  甘肃宁县围绕牛产业链建设,合理规划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收率,推进草畜一体化发展,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引导种植户为养殖户提供优质饲草,就地解决养殖户的需求和种植户的销售问题。在玉米青贮收获前,该县畜牧兽医中心派出技术培训员深入18个乡镇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广泛宣传全株玉米收获、适宜含水量、装填压实等方面的技术,切实提高青贮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早胜镇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加快形成种养结合模式,为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过去,农户种食用玉米,只留玉米棒,秸秆要么焚烧,要么传统储存做饲料,没有发挥真实效益。而现在,种青贮玉米,用先进的青贮机械,连秸秆带玉米棒粉碎,就地发酵,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收入,还解决了冬季牲畜饲草不足的难题。对农民而言,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还让土地变得更有经济价值了。”甘肃宁县早胜镇长傅鹏说。

  同时在该县焦村镇收割机和卡车齐头并进,匀速采收,一次性完成玉米秸秆的收割、粉碎、装运等作业,并直接运往养殖场进行青贮,为今年的冬季饲牛羊备足“冬口粮”。青贮玉米包括玉米粒在内的玉米植株全部收割,经过切碎、加工后,用发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贮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青绿饲料的营养均衡,还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制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大型机械的投入在作业速度和效率上有了明显提高,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玉米秸秆利用率。王爱宁是甘肃宁县焦村镇森王村村民,今年种了5亩玉米,由于老两口年迈,缺少充足的劳力,于是他决定利用机械进行收割。“孩子在外面工作,我和老婆两个人在家带孙子,上了年龄也没有力气收割,就叫了收割机,效果很好,没有浪费,玉米茬很低,用了一个多小时,收得很干净,我很满意。”王爱宁满意的告诉笔者。

  据了解,青贮玉米粉碎发酵后就会变成柔软多汁、适口性好的粗饲料,具有‘草罐头’的美誉,是牛羊牲畜的主要食料之一。青贮饲料的推广实施,不光缩短了牛的饲养周期,提高了出栏率,也减轻了农民秋收劳作的负担,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废料的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通讯员 梁晓飞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