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强化产业支撑 助力乡村振兴

22-09-06 09:0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中国这十年·甘肃篇

  原标题:强化产业支撑 助力乡村振兴

  安定区李家堡镇李家堡村的种植专业户在查看饲草玉米生长情况。

  安定区李家堡镇窑坡村养殖户姚宏明夫妇喂养刚出生的小羊羔。

  安定区李家堡镇窑坡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群众前来学习养殖技术。

  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年产木耳达60万公斤。

  村民在产业园采摘木耳。

  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

  近年来,定西市紧盯牛羊菜果薯药种“7+X”特色产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78家、农民合作社1.19万个、家庭农场944家,吸纳47万农户在产业片带上就近就业增收。

  安定区李家堡镇窑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牲畜养殖棚、机械停放棚、饲草加工棚和青贮饲草池,“三棚一池”的建设模式是这里养殖户的标准配置。

  村民马继国的养殖棚内,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今年种植饲草玉米80多亩,养殖肉牛35头,预计年增加纯收入15万元以上,我准备要大干一场,把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马继国说话的语气中透露出一股满满的“牛”气 。

  定西亿邦种养殖有限公司目前养牛100头,流转土地种植饲草玉米150亩,带动周边群众20余户从事种养产业。该公司是李家堡镇窑坡村退役军人付军注册成立的,付军说:“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李家堡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不同类型的经营模式,使畜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李家堡镇发展规模养殖户620户、养殖小区(企业)1个,畜禽饲养量达15.7万头(只),农民人均从畜牧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5%以上。

  入秋时节,漳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基地,一座座产业大棚鳞次栉比,黑绒绒的木耳像一朵朵小花绽放在菌棒上,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菌香,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其间采摘。

  “我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挣100多元。”正在采摘木耳的张素木说,她是三岔镇本地村民,自从产业园建成后她就在这里务工,不仅挣到了钱,还可以照顾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汉文说,他们目前有66座黑木耳种植大棚,每座大棚全年预计可产40多吨木耳。

  三岔镇副镇长蔡树科介绍,三岔镇产业园吸纳长期务工人员60余名,人均年收入稳定达3万元以上;吸纳季节性务工人员200余人,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三岔镇产业园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建成金耳、木耳基地700余亩,各类生产大棚240座,建成了年产1000万袋食用菌菌棒生产地。此外,该产业园还吸纳附近100户群众入股100万元;土地流转带动群众118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来支撑。定西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谋划推进巩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的具体措施,努力让农民生活更上一层楼。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