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泾川:红牛“链”起大产业

22-08-25 15: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泾川县党原镇完颜洼肉牛养殖场

  牛产业是泾川县立足自身地域资源禀赋确定的主导富民产业之一。十年来,泾川县着眼打造平凉红牛全产业链核心区,按照“企业带动、农户扩繁、保种增量、延链提质”的思路,坚持典型引领与整体推进并举,注重机制创新,突出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推动肉牛产业“鼓足牛劲”提速高效发展。

  鼎康高端肉牛育肥场是近十年来泾川县建设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智能化水平最先进的养殖场,通过支持国企、民企共建联营模式,由国有企业鼎康牛业公司投资建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泾川旭康食品公司按照“轻资产”管理模式租赁经营。初秋时节,记者来到鼎康养殖场,门口的消毒桩会对进入的车辆进行消杀,场区内干净整洁,舒缓婉约的音乐在养牛场上方响起,毛色鲜亮的平凉红牛或卧地休息、或依靠在牛体按摩刷上按摩身体,从饲料的收割、粉碎、搅拌、投喂和粪便的清理,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工人只需按时操作机器进行投喂,和十多年前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大大了节省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养殖效益。

  “泾川高端肉牛育肥场选育纯种的平凉红牛进行育肥,主要培育高档雪花牛肉,区别于传统的自由式饲养,我们全程效仿日本和牛的管理模式和养殖技术,给牛只吃熟食压片、喝温水,食用秸秆汽爆破壁活性饲草,配置一系列辅助设施,场内机械化操作程度较高,全面提高牛的福利待遇,培育的牛肉品质达到了A5级水平,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养殖效益不断提升。”泾川县鼎康肉牛育肥场场长李晓伟指着远处正在活动的平凉红牛说道。

  党原镇高崖村村民吴红伟,就读于甘肃畜牧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养牛行业里面摸爬滚打,凭着学校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发展成为党原镇乃至泾川县养牛大户,通过养牛给自己带来了富裕生活。

  “过去养牛的条件比较差,饲草都跟不上,一家能养四五头牛,就算多了。”泾川县党原镇高崖村养殖户吴红伟告诉记者,“现在养殖条件好了,给牛吃的是青贮饲料,也用上大型机械,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我现在养着40多头牛,一年下来就能收入十万元左右,养牛还是好着呢。”

  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肉牛养殖产业受到了泾川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十年来,该县从政策倾斜,到资金扶持,从多个方面推动肉牛养殖产业不断壮大规模、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从饲草种植、品种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到终端食品的完整产业发展体系。

  泾川县红牛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小强说:“近十年来,我县始终把大力发展牛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全力实施扩群增量、饲草保障、链主培育、良种扩繁、品牌提升、机制创新六大工程为抓手,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建成百头以上规模养牛场(小区)50个,饲草料加工企业1个,屠宰及熟食加工企业1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创建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6个,市级15个。”

  典型引领创机制,红牛“链”起大产业。泾川县初步建成南北塬区2条养牛示范带,培育养牛专业村5个,发展养牛大户1535户。截止6月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3.62万头,出栏0.87万头,牛产业产值1.57亿元,广大群众牵住牛鼻子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如今,源源不断的红牛系列产品正不断地从泾川运出,登上北上广等大型城市和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餐桌。

  “下一步,泾川县将紧紧围绕全市“3659”发展战略,按照‘全产谋划、扩规提质、要素聚集、全链发展’的思路和‘一个中心、两个片带’产业布局,全力做强产业链、打造循环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筑创新链,全面实施“万千百十”计划,到2026年,培育万头乡镇5个、千头村20个,百头社200个,十头户2000个,全县牛饲养量突破10万头,牛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泾川县红牛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小强说。

  通讯员 谢正民 赵啸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