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游“百草园”话“致富经”

22-08-10 16: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华亭中医药展览馆局部

  “馆内共收集展示各类道地中药材616种。”嗅着淡淡的药香,畅游在华亭市马峡镇中医药馆,一株株形状各异药材、一个个颜色鲜艳的标本,让人目不暇接。新康中药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宋国玲介绍说,“本地甚至陇东所有道地药材在这里都能看到。”

  华亭市马峡镇地处关山林缘地带,高寒阴湿,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素有“陇东药库”的美誉。境内共有野生及家种药材共249种,其中符合《药典》命名的有190种。

  今年,为积极创建平凉市中医中药产业链主基地,加快构建中医药产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新发展格局。马峡镇围绕“以药兴业,以文铸魂,激发中医药产业发展软实力”目标,建成了集“文化阵地、品牌宣传、资源保护、产学教研”功能于一体中医药展览馆。

  “展馆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分为电子沙盘、常见药材标本、“药食同源”、药用浸制标本、中药数字化展柜等十一个展区。”宋国玲介绍说。行走展馆,不仅能看到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中草药标本,还能追寻历史的脉络,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参观者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中药材知识。

  “这里是十大陇药、固化精品标本及华亭本地特色药材标本展示区。”指着眼前硕大的大黄展柜,宋国玲介绍说,华亭大黄质地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性味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的作用,是加工中药饮片及制剂的优质原料。明清以来,华亭因盛产优质大黄而赢得“大黄之乡”的美称。2007年制定了《华亭大黄》质量标准,2010年制定了《华亭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均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甘肃省地方标准。1997年荣获甘肃省首届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金奖,2009年华亭大黄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荣获甘肃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20年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你看,这个展区所陈列的药材,均以我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富集的关山山脉为主采区,同时辐射其他陇药主产区。”宋国玲说,“标本制作严格按照自然环境采摘,经特种溶液杀生、固定、还原、定型,用环保无毒害保存液保存于高透玻璃标本瓶中,瓶口采用石蜡密封的规范工艺,科学保存呈现了各类道地药用植物的原有形态、色泽及品质。”

华亭中医药展览馆局部

  记者看到,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里,一株株色泽鲜艳、形态各异的药苗沉睡其中,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关于华亭的中药材,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宋国玲说,传说药王孙思邈走三山,游五岳,行走到华亭,饥渴难耐,正想用泉水解渴,却发现一条毒蛇在泉水中游动,他的行动已经把蛇吓走,但凭经验,此水已经有毒,孙思邈就没敢喝水,在附近的一块石头上休息,忽然看到两个本地汉子在那儿一口饼,一口大蒜,一口泉水的吃吃喝喝,他赶紧上前查看,结果那两个汉子却唱起了华亭戏曲,他很奇怪为什么这两个汉子没有任何中毒迹象,这两个汉子告诉他“我们刚吃了大蒜,大蒜能解毒。孙思邈还是第一次听说,他想我大名鼎鼎,居然经验没有山民多,还配当什么药王呢?一气之下把自己采集的药籽全撒到关山,这些药籽扎根、开花、结果。从此,华亭便成为有名的药材之乡,现如今华亭市双凤山上还有纪念药王孙思邈的“药王洞”景点。

  据悉,华亭人工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现在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30余种,主要分布在马峡、山寨、西华、上关、河西等关山林缘乡镇,所产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极佳,已闻名于全国各大药市,主要有“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川芎、党参、半夏、柴胡、秦艽、木香、羌活、赤芍、金银花等,其中以“华亭大黄”、“华亭独活”最为出名。

  近年来,华亭市把药材产业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采取政策扶持、宣传培训、龙头带动、市场引导等措施,强力推进药材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目前,全市共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9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现稳定在4万亩左右,产量1.2万吨,产值1.9亿元。

  “中医药展览馆的建成投用,对进一步挖掘华亭中医药产业文化内涵,推动中医药产业文化传播,搭建产学研科普实训基地及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宋国玲说,“展览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希望华亭药材越来越好。”走出展馆,华亭大地百草飘香,“百草园”里的“致富经”依然回味悠长。

  通讯员 张小兵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