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酒泉

“疫”线心声——酒泉驰援兰州疫情防控核酸采样队抗疫日记

22-08-09 09:32 来源:酒泉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疫”线心声——酒泉驰援兰州疫情防控核酸采样队抗疫日记

  他们不畏酷暑,一声令下便火速集结,闻令出发。他们是母亲,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站在抗疫一线,是不惧苦累的“战士”。让我们透过他们的日记,感受“最美逆行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冯丽:希望这座城市早日痊愈

  7月22日凌晨5时,睡眼惺忪的我们收到微信工作消息:“今天任务较多,大家抓紧时间,早餐后去城关区靖远路社区集合。”

  今天的工作是入户采集。“大白”们爬楼梯,挨家挨户为住户采样,汗水流进眼睛也不曾停下脚步,我们要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大家进入高风险区居民家中,没有丝毫犹豫,顺利完成任务。

  为了节省居民的时间,也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防护用品的损耗,我们上岗前不敢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也怕浪费防护服。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很欣慰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全力以赴,衷心希望这座城市早日痊愈,恢复往昔热闹的模样。

  张娜:我听到了最多的“谢谢”

  这是援兰的第20天。每天,我们前往不同的小区,面对不同的人,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说着同样的话:“请您摘下口罩,张大嘴,头后仰……”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桌上的试管一排排放满,每次采集完最后一个,才发现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腰背早已僵硬。

  所有的过程或许艰辛,但看到这座城市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我们知道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这些天,我听到了人生26年来最多的“谢谢”“辛苦了”,有来自牙牙学语的孩子,有来自年过花甲的老人。很惭愧,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不能过多地去回应他们的感谢,也不能礼貌地回一句“不辛苦,应该的”。  

  这些天,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没有放松紧绷的弦,不曾错过工作群每一条消息,我们动力满满,相信熬过最艰难的时光,终将迎来山河无恙。

  刘春梅:自制“挎包”,人手一个

  每天上午,全副武装的“大白”们两两一组,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核酸采样。

  外科手套包装盒用胶带粘紧实,缠绕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两头用胶带绑紧,一个简易的核酸采样“挎包”就做好了……这样的自制“挎包”,我们人手一个,分别用于放置核酸采样拭子、标本试管及速干手消。

  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头戴隔离面罩,手套和袖子的接口处用胶带缠紧,才走一会,大家就已经汗流浃背,眼镜和面罩上裹了一层雾气。在光线昏暗的楼道中行走,甚至看不清脚下的台阶。尽管如此,大家也毫无怨言。

  魏艳彬:看到“大白”,孩子就喊"妈妈"

  我们在入户采样时,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他冲着我们喊“妈妈”。孩子和奶奶在家,奶奶说:“她的妈妈已经十几天没有回来了,每天只要看到‘大白’,孩子就会喊妈妈。”听到后,我突然一阵心酸,孩子的妈妈一定也如我们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的孩子一定也是这样每天盼望我回家。阳光总在风雨后,待疫情散去,平安归家,我定要好好抱抱我的孩子。

  这些天,每当听到稚嫩的声音“阿姨,谢谢你,阿姨辛苦啦”我很自豪。有幸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守护一方平安,不负青春、不留遗憾。

  白春:我们共同的信念——抗疫必胜

  一个个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穿行在兰州大街小巷,挨家挨户为居民采样,大家心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抗疫必胜。 

  7月21日,兰州大雨,雨水打湿了队员的防护服,但没能阻挡我们上门采样的脚步;雾气遮挡了防护面罩,但没有影响大家工作的进度。

  穿好防护服,带好物资,我和同事前往分包的小区。小区门口挂着“高风险区”的字牌,我们从未退缩。该小区是老旧小区,楼高8层,没有电梯,住户大多为老人。4个多小时,我们穿行在每个单元,不知不觉爬了一百二十几层楼梯。

  采样的日子里,虽然天气阴晴不定,给我们的工作不时带来一些困难,但居民的积极配合及采样结束时的一句“谢谢,你们辛苦啦”扫除了我们所有的疲惫,更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记者手记:面对每天繁重的工作任务,医护人员没有怨言,因为每个人明白,这座城市需要坚守和呵护。

  我们虽没有身处其中,但透过日记看到了“逆行者”的担当,看到了他们忙碌、疲惫,但不曾退缩的身影。

  来源:酒泉日报社

  酒泉融媒记者:张 静

  通讯员:潘玉琴 陈红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