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疫情防控·特稿】抗疫一线逆行者 有你们真好!

22-07-28 09: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程健

  本网记者 程健

  自本月初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干部群众或奔赴社区一线、或居家办公阻止疫情扩散,同心同德抗击病毒,齐心协力共战疫情,至今,已有20天。

  7月27日上午,兰州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7月26日0时至24时兰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75例这一“可喜”数据。随着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减少,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胜利的曙光已然亮起。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与病毒面对面斗争的医护人员,也离不开那些不分昼夜,奋战抗疫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他们中,有来自省市机关、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有来自社会企业、高校乃至农村的广大群众。此时此刻,他们依旧奋战在一线,让我们透过一位下沉干部——“我”的视角,看他们无私又无畏的奉献、听他们平凡却伟大的心声……

  “我”是谁?

  我是甘肃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应急管理厅纪检监察组的一名干部,叫靳海龙,上班还不足1年。7月17日,接到机关关于选派干部深入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就立刻报了名。为什么会报名?我一直没细想过,可能是因为内心深处觉得年轻党员干部就应该到一线吧。

  经组织安排,我被就近分配在安宁区孔家崖街道科苑社区粮食局家属院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科苑社区所属的安宁区粮食局家属院,常住178户38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与其他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一样,我除了每天组织参与本小区的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常规工作外,也会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蔬菜预购和配送分发等工作。

  由于我所在的小区志愿力量有限,我还报名参加了小区每晚的值班值守工作,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努力做好小区“守夜人”的工作,把好每晚11点到次日7点的“夜班”关口。

  10多天下来,虽然很累,但感觉到无比充实,更因此接触到了很多普通但又勇敢逆行的“孤勇者”,让人倍感温馨感动。

  “就应该挺在前面”的朱金良

  孔家崖街道干部朱金良自本轮疫情开始就被安排在粮食局家属院担任小区核酸检测点位长,负责该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我曾问她连续3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体会时,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疫情当前,党员干部就应该挺在前面。”

  后来我知道,她有着10多年的党龄。

  和以往不同的是,由于爱人恰好出差在外,朱金良在疫情伊始就遇到了“顾家”和“顾工作”的现实考验。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本可以向组织说明情况居家办公,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冲击和繁重的社区排查值守工作,朱金良毅然选择将年幼的两个孩子交给老人,继续和同事们一道奋战在抗疫一线。

  “不管白天晚上,手机一响我们就开始工作。”朱金良打趣地说。她和其他社区的点位长一样,基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有时,核酸检测时间较早,别人还在梦乡,她已爬起来领物资、开着自己的车去接医护人员了。接来了医护人员,她又要和小区物业及志愿者一起进行环境消杀、组织核酸检测、进行摸排登记等工作。

  我特别好奇的是,对一个平时连夜路都不敢走的人,她现在居然经常大半夜骑着电动车独自去库房领取核酸检测的物资。她说:“平日的害怕与恐惧早已忙忘了。”但我想,这应该是责任的力量。

  每天,朱金良都是穿梭在单位和小区间最忙碌的身影,组织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及时联系送检、实时掌握采样数据,还要和大家一道担负着小区的值守工作,但她从不埋怨喊累。她也未能顾上自己的“小家”,却用行动书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这让我很感动。

  “组织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负责完成组织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她这样说,但我想,她是用身体力行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承诺,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坚毅和初心。

  “扫码值班我都行”的大学生刘思序

  刘思序是科苑社区的一名大三学生,目前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一名自上海返乡的大学生,刘思序也曾经历过长达3个月的疫情封控生活,她深知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便。面对家乡突入其来的疫情,她主动向社区请缨:“我是大学生,扫码工作我能行,值班值守也可以。”

  7月12日,经社区统一安排,刘思序被就近分到了自己所在的科苑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后来,由于医护人员的紧缺和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她又主动报名承担起了小区的核酸检测扫码工作,从“红马甲”换成了“白大褂”。

  炎炎夏日,刘思序和其他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一样,每天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深入多个小区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由于需要辗转附近的两三个小区,每次穿上防护服就是4、5个小时,遇上高温天气,汗水直流脸颊、嗓子干咳冒烟;遇上刮风大雨,她也仍坚持和医护人员按时按点到达指定地点,从不退缩喊累。近两周以来,刘思序每天坚持完成扫码500多人次,已累计助力完成了7000余剂核酸检测试样的采集工作。

  每次忙完脱下防护服时,刘思序往往双手泡白、满脸勒痕、疲惫不堪,但她总笑着说自己不累。

  “很多其他从市州上来支援我们的医护人员也大多与我年龄相仿,她们的工作更累更辛苦。”作为“00”后的一代,刘思序感叹到:“我是学医的,能胜任扫码的工作,正好利用暑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微光可成炬,大爱映苍穹。

  我想:正如很多像刘思序般勇敢逆行的大学生群体一样,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城市的重启温暖助力。

  钟情于值班的4人小组

  “别的我不会,值班的事情交给我!”当得知小区志愿力量比较紧缺时,张林刚、宋立东、王西海、王振伟4人第一时间踊跃报名,自愿担负起了小区的夜班值守工作。

  他们4人并不是兰州人,也不是甘肃人,来到兰州,是为了务工挣钱,却不想遇到疫情,工地也停工了。

  小区的夜班值守晚上11点才开始,但每次他们早早地来换班。催着让我换班走人时,我问明了原因:“我们不干活也不用照顾孩子,能有机会给大家做点事情我们都非常开心。”

  后来我得知,他们是河南周口人,租住在粮食局家属院,今年5月,从外地辗转来到兰州,在安宁区吾悦广场工程项目上从事刷墙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迫使原本人流熙攘的城市按下暂停键后,工地也只能停工等待,对于按天拿工资的他们来说,这也等于是直接斩断了他们的唯一经济来源。

  “钱可以慢慢再挣嘛,出门在外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年过五旬的张林刚看得很开,笑着这样说。

  和张林刚一样,另一个志愿者宋立东已经习惯了晚上坐在值班帐篷里和家人通视频电话,每次看着他和家人聊天时开心的场景,我都会打消上前和他家人打招呼的冲动。夜幕下,帐篷里,孤独的身影,幸福的笑容,不忍打破这幅美好的画卷。

  宋立东曾用他那浓浓的河南口音跟我说:“家里人看我穿的红马甲都很支持我,远在异乡打工,但可以为这个城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很‘中’。”

  我想:每个城市正是有着这样一个个平凡但又心怀爱意的伟大建设者,才使得我们不仅能迅速崛起一座座高楼,更让这个城市越发变得温暖美好。

  高效运转的刘姐刘国荣

  协助医护人员组织小区开展每天的核酸检测、联系保供单位预订果蔬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为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物资,协调小区剪发人员为长发老人和小孩修剪头发……这是科苑社区粮食局家属院物业管理员刘国荣每天最常态的工作内容。

  这么多看起来纷繁复杂的工作,在小区人人熟知的“刘姐”的组织下,总能有条不紊地高效开展。这不但得益于她多年的物业管理工作经验沉淀,更缘于她高度敬业的责任心。

  刘姐名叫刘国荣,从事物业管理工作10多年了。

  本轮疫情发生后,由于小区有密接人员,粮食局家属院被临时封控,不少人遇到了“买菜难”的问题。刘姐第一时间查询周边的保供单位,为小区居民联系安全、新鲜的肉蛋果蔬等生活必需品。现在,大家只需要每天早上动动手指在小区群里发送所需的肉蛋果蔬等,刘姐就会按照楼栋房号一一整理记录下来,及时联系保供的商铺预订预购,协同小区志愿者统一为各住户分发配送。这虽然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但有效减少了小区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员的频繁接触,更大大方便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刘姐对此毫无怨言。

  “让大家码绿、菜也绿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期待小区解封后大家又能热热闹闹的场景。”刘姐这样说。

  7月24日,经过10多轮次的核酸检测,小区内居民已实现全员绿码,这也让刘姐感觉无比开心:“小区里的老人和孩子较多,大家都健健康康,我做再多工作都是值得的。”

  ……

  还有很多可爱的人,我难以一一记录。

  最后,“我”想说

  疫情来势汹汹,爱意接力传递。一个个平凡普通的“孤勇者”,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温暖着这座再次被疫情逼停的滨河都市。

  我想:“孤勇者”从不孤单,他们的身后是一个个配合的举动、是一张张温暖的笑脸、是一声声真挚的感谢。

  当前,甘肃本轮疫情防控已进入社会面清零的最后冲刺阶段,胜利在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同行、共克时艰,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牛大”飘香的清晨、车水马龙的街道一定会早日到来。

  加油,我的兰州!

  加油,我们的甘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