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建起“生命之舱”——探访兰州新区绿地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为患者建起“生命之舱”
——探访兰州新区绿地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武琦和同事范相萍。受访者提供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报道组记者 王睿君 张燕茹 欧阳海杰 薛巍敏 李静
当前,兰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随着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逐渐增多,兰州市优化“打法”、逢招拆招,于7月15日迅速启用兰州新区绿地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为全力以赴做好确诊患者治疗及无症状感染者隔离医学观察提供保障。
建设改造有速度
一张张隔离病床整齐划一,每张病床都配备有被褥、床头柜及其他辅助设备和生活用品,供患者使用的洗漱用品、公共卫生区域、直饮水机等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
7月11日上午, 中建三局兰州新区项目部接到方舱医院改建任务,火速集结汽车吊、运输车辆等各类物资。5000余块隔断板、26间折叠箱房及普通箱房、900余张床及水电安装照明、洗漱饮水等配套设施,10小时内全部运至施工现场。
准备工作完成,晚上10时准时开工。一边设计人员对接出图纸、修改图纸,确定施工方案;另一边施工人员已经开始布线、通水、安装各类设施,方舱医院建设紧锣密鼓。
5小时,784张床位拼装完成;8小时,26间功能房吊装及改装完成……“从任务下达到符合使用标准,新区城投集团600余名干部职工争分夺秒,鏖战24小时,完成了兰州新区绿地会展中心W6馆方舱医院的改建工程。”兰州新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董亮亮介绍,目前,其他各馆方舱改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医疗救治有力度
7月17日下午,兰州市肺科医院接管兰州新区绿地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建设方舱医院绝不是疫情严重的信号。” 兰州市肺科医院院长王智永认为,准备一定数量的方舱医院,一方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扩充救治床位,减少对于正常医疗资源的占用,另一方面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做到“床等人”,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第一次建设方舱医院,一切都要从零起步。兰州市肺科医院团队接管方舱医院后,第一时间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人员安排、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各方面进行了周密部署,并制定了医疗及生活物资保障制度,确保药品和物资保障到位。
本轮疫情中,方舱医院收治的大多是轻症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患者治疗以口服中成药方剂为主,并“因人施策”配备相应其他药物。
“根据收治患者具体情况,我们快速进行检查分型,规范进行症状监测,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王智永详细介绍道,对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测、重点护理、重点治疗;对符合转院条件的患者及时转入定点医院,确保每一位患者监测到位、护理到位、治疗到位。
院感防控是防止疫情扩散传播的底线。为降低院感风险,方舱医院制定了《方舱医院院感防控工作手册(第一版)》,从严、从实、从细、从快抓实,通过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优化院感防控流程。
人文关怀有温度
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不仅在疾病治疗,更在于心理“康复”。
当前形势下,部分住院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王智永认为,这时候,给他们增加信心,疏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减轻心理上的恐慌尤为重要。
为此,方舱医院启用后,由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二病区主任武琦和护理部副主任范相萍组建的心理援助小组入驻方舱医院,通过不同的方式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干预预案,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筛查。” 武琦介绍,大部分患者情绪稳定,能够正确看待病情,对于个别焦虑情绪比较明显的患者,要进行“一对一”干预。
这是武琦第一次参与院外大规模患者心理疏导,他提前做足了功课,对不同人群的干预措施分门别类。
在调查中,有五位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引起了武琦的注意。“他们焦躁、忧虑。”通过连续几次心理疏导,患者终于打开心扉,原来他们是担心自己治愈出院后会被社会歧视,担心疾病有后遗症,以后的生活受到影响等。
“合理情绪疗法,要让患者‘心中有底’。”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范相萍也会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让他们参与病区志愿服务,可缓解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增强免疫力和体力,从而能够尽快战胜疾病,回到正常生活。
除每天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外,援助小组也对一线医护人员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心理上、身体上都承受一定压力,也应及时进行合理的身心调整。”武琦列出了合理的休息时间、轻缓的音乐、适当的运动、与家人聊天等不同的解压方式,帮助医护人员肯定自我价值,提升工作自豪感。
- 2022-07-22兰州新区上半年实现GDP增长13%
- 2022-07-06700亿元!兰州新区引进签约产业项目32个
- 2022-07-06西部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兰州新区举行
- 2022-07-06兰州新区兰洽会签约项目总投资70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