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七里河区盘活城乡教育资源 农村娃有了“好学堂” “集团化办学”将优质教育引入乡村
原标题:七里河区盘活城乡教育资源 农村娃有了“好学堂”
“集团化办学”将优质教育引入乡村
七里河区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子,通过资源整合,攻坚城乡二元教育短板,把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揉成一疙瘩面团”。老教育工作者们能近取譬说:“这是一盘酸菜炒肉片——肥拉瘦”。7月1日,兰州日报社全媒体主题采访小组走进该区,探寻这盘可口“家常菜”叫座的奥秘。
南山根的野百合
也有春天
坐落在七里河区阿干镇的兰州68中,空旷的校园里,奔跑着脸蛋上挂满了羞怯的乡村孩子。这座距离城市20里远的学校,多年来,因为低迷的升学率,而被周边的家长所忽视。今年,这座学校的“身价”却陡然跃升了起来。
2020年中考“丰收季”,向来名不见经传的兰州68中,爆出了一名学子被西北师大附中录取的消息。这则“破天荒”的讯息振奋人心,七里河区委区政府为该校颁授了教育质量突破奖,并为该校奖励了一笔5万元的奖金。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主城区,连年来,把基础教育纳入民生实事来悉心办理,冀望借势强劲教育,为区域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奖金虽不多,却意味深长,舍不得花。”兰州68中校长杨积强说:“留下来当发面,再蒸大馒头。”他说,由于受到了这5万元奖金的激励,接下来的一年里,2021年全年,这座学校的教职员工们铆足干劲,老师苦教,学生苦学,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当年将9个孩子顺利送进了省级示范高中。
其实,一个教育质量的提升,绝非一个“苦”字所能完全代替。杨积强坦言,68中之所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与该校及时转换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不无联系。这个模式叫做“25+15”课堂教学模式:一节课按40分钟计算,老师台上讲解25分钟,留1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消化。这样课改的目的,在于把原本的“大水漫灌”变换为“根部滴灌”,杜绝孩子们吃“夹生饭”。
2020年,七里河区以“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全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破题之策,将该区中小学以1所核心学校为总校,N所城乡学校为集团分校,配套建成1所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1+N+1”的联合方式,分别组建成7个小学教育集团和3个中学教育集团。这样一来,就把城区的“富家翁”学校与乡村的“穷亲戚”学校拴在一根绳子上,“酸菜炒肉片——肥拉瘦”,促教育集团内的结对子学校师资共享,成果共荣。兰州68中融入了七里河区属兰州81中教育集团,当年通过81中4位名师示范引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拉动68中升学率速效提升。
合并“同类项”
谋求“公倍数”
深切感受七里河区教育“肥拉瘦”策略带来的利好,当日,记者一行走进兰州29中。该校副校长林婷介绍,2021年2月,七里河区整合了该区窎岭村小学、古路坡小学、青岗小学、上岭小学、王家庄小学、袁家湾小学、圈滩小学、白家岘小学8所后山农村小学,成立了小学部,使得现在的29中成为一座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没有“兄弟”小学加盟前的这座学校,有着它光荣的建校历史。1958年建立,一直承担着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村孩子上初中的职责。这里的人家,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山沟里,交通不便上学难。周边村庄的小学配备有小学,但教学质量历来“不景气”。去年,七里河区下狠心把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搬出来,集中在地势平坦的29中寄宿制就学,通过师资力量提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这个举措,可让后山地区的适龄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七里河安西路教育集团总校“手拉手”帮助兰州29中小学部攻克教育质量关。安西路小学教科室主任刁熠玲介绍说,安西路教育集团总校开展师资双向交流,制定集团内双向柔性流动方案,总校和城区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走教。还以全员参与“主讲+交流论坛+特色分享”的形式开展整册教材的分析,帮助农村教师整体解读教材,采用网络教研,直播课堂等形式,让城区学校教研组和农村学校教研组互动,促两座学校的教学课程双向接轨。
七里河区教育局局长王炜介绍,七里河区以“集团化办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激发集团各校办学活力的同时,不断熔炼并延展育人情境结构,破除了集团各校之间的课程“围墙”,推动实现校际办学资源共建共享。为发挥“智慧教育”平台功能,该区利用国家薄改与能力提升资金1031万元,对区属54所学校进行校园内网改造、无线网络覆盖和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更新,建成覆盖区属所有学校互联互通、高速安全的教育专网,为集团总校开设“专递课堂”提供硬件保障,使得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当日走访,记者了解到,该校为寄宿学生专门制定了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课程。安西路学校的景小玲老师前来支教,帮助设计和排练自编操。本校的老师王晶晶为孩子编排手鼓舞。还开设了剪纸、绘画等兴趣班,利用寄宿优势,兰州29中将课业辅导、体艺素养提升、阅读、游戏和心理干预疏导等穿插结合,让学生有收获、有期待、有成长、有进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拓展成长空间。
劳动“双减”不偏废
一“加”一“减”正当时
七里河区阿干镇的坪岭村,该区王家堡教育集团开设了一个综合实践基地。山坡上有蔬菜园和五谷园,屋舍里有乡土记忆室、葫芦雕刻室、麦秆编制室、综合创作室,方便孩子们上一堂家园生活课、社会实践课、田园体验课。
谁曾料,基地“开张”后,兄弟学校的孩子们一拨一拨来观光,“捧”成了网红打卡地。当日,安宁区万里小学的孩子们乘坐大巴车来这里做客。孩子们见识了橡胶操场上未曾见到过的土豆秧、包谷苗,还见到了水泥城市里早已绝迹的农耕具、热炕头。
王家堡小学校长范玲芳介绍说,选择利用原坪岭小学闲置校舍,建设综合实践基地,有效整合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体验大自然、体验综合性劳动的场所,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七里河区为孩子们的劳动课程做“加法”,让孩子们“晒到太阳补到钙”。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先后建成了4个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实施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等校外实践活动,实现育人模式的优化重构。
七里河为孩子们的劳动课堂做“加法”,为落实“双减”做“减法”。通过这则混合运算,为孩子们成长增“营养”。该区为孩子们“双减”做“减法”,大家一致说,就是把孩子们无效负担减掉,把教师们的高效授业增起来。七里河区为“双减”做“减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组织该区6个小学教育集团开展10学科40余场次教材分析活动。
王炜介绍说,七里河区73座中小学,区属中小学在校学生39317,区属中小学教职工2716人。大家齐心协力,通过教材梳理加强学习活动设计的系统性、结构性和一致性,教育工作者们先从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探索增强课堂教学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生动性,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作业的育人功能入手,开展区、集团、校三级联动的主题大教研活动。
“双减就像是减肥,是个塑身美体的过程,需要燃烧卡路里,让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健美起来。”王炜说,为把地膜戳破,让禾苗露出头,七里河区的教研员持续深入6个集团42所学校,以“驻校视导”的形式深入500多位教师的课堂听课调研。组织了40余场次的专题研讨,与近2600余名教师深入探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育人功效。
亮点1
“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
兰州88中让孩子们“玩起来也心跳”
许多校园里,孩子们大多考试分数不低,缺的是“玩”。位于七里河区的兰州88中,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区属学校第一名,这座学校的特色是想方设法帮孩子们“玩”起来。
走进这座学校,看见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里,孩子们在“玩”。图书馆里、校本课程课堂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里,孩子也在“玩”。多媒体教室里、功能室里,孩子们更在忘乎所以地“玩”。
兰州88中校长吴贤淑介绍,这座学校,集小学、初中为一体,实行分层教育,以“小班化管理和分层教学”为基本依托,每班班额40人左右。实行小班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指导,培优补差。她介绍说,九年级实行分层辅导,各年级做到因材施教。校本课程每周一节,目前开展的有手工制作、编程、厨艺、魔方、英文小剧场、科技、播音与主持、足球、轮滑等20门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玩,谁玩的好了还能受到表彰奖励。
“学校就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习惯的地方。与其眼睛闭上使劲教,不如放开手脚让同学们玩,总有玩通的一天。”吴贤淑说,通过“玩”激发志趣,寓教于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该校开展“十个一”的阅读工程。在这座校园里转悠转悠,处处听闻到孩子们的读书声。过路的人,心都能够安静下来,遐想“回炉”再进学堂读诗书。
“精致文化·品质教育”。为让孩子们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课,该校开发了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除了原有的主题班会课程、学生讲堂课程、学生自主管理课程等以外,又创新开发了博翔播音、星火科技、树蕙文学、寻梦剧社、青春论坛、丹青设计、八音乐坊、英语交流、阳关体育等特色德育课程。
该校八年级五班张梓涵同学,目前是该校博翔播音的小小主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即兴播讲了一段单口相声《卖梨》,赢得现场围观者的热烈掌声。孩子说,当初家长怕影响主课,还不想让她报这个兴趣组。现在,播音爱好促主课成绩节节高,家中父母举双手支持她当好这座校园的最美“小喇叭”,并成为忠实亲友团。
亮点2
打造家长满意放心教育
七里河区舍得为教育“买单”
兰州市68中,坐落于七里河区阿干镇,学生346人,这是一座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其中住校生165人。3年来,七里河区财政承担了该校住校生中、晚餐的全部费用。课后延时服务有值班老师专门负责,基本实现了跟城里娃一样的授课待遇。该校校长杨积强介绍说,连年来,七里河区想方设法为该校投入500余万元,改善了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
七里河区舍得为教育买单。七里河区教育局局长王炜介绍,近年来,该区把26所中小学、教学点学生集中分流至就近4所学校或城区学校就读。共调配师资146名,分流学生411名。投入专项资金350多万,扩建兰州29中学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改善黄峪中学寄宿设施条件,建成2处全免费“学生公寓”。由政府买单,为500多名寄宿中小学生提供三餐免费服务。为200多名寄宿小学生免费提供校服。为5所学校免费提供700余套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为全体寄宿中小学生提供上下学免费校车接送服务。将31名临聘教师转岗为生活教师,加强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管护,全方位保障学生学、吃、穿、住、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一切努力,决心要让七里河区的教育,变成家长满意的“放心教育”。
总 策 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世才 柴希中 胡立燕 张旭永 文/图
- 2022-07-05星空 草地 音乐 泪水!毕业季 属于夏天最美好的记忆
- 2022-07-052022年甘肃省高考录取7月5日开始
- 2022-07-05甘肃省教育厅发布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 困难家庭子女考上大学最高补助10000元
- 2022-07-03甘肃省农业装备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在甘肃农业大学揭牌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