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瞰县域丨“特色+颜值”点亮中国最美乡村甘肃麦积图景

22-06-23 20:04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杨佑榕

  央广网兰州6月23日消息(记者 李红军)6月22日,甘肃省天水市第32届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吸引了全球华人的目光。近年来,随着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品牌效应全面显现,天水市全域“文化+”文旅融合样本正在形成。

  作为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麦积区主动融入大局,借势伏羲文化旅游节,以获评“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为契机,统筹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综合治理,在基础设施与环境卫生、村规民约与乡风文明、产业兴旺与乡村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花牛苹果已成麦积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央广网发 麦积区委宣传部 供图)

  特色产业“强”起来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麦积区因地制宜,实施“一镇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逐渐形成了花牛苹果、麦积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其中,“花牛苹果”先后荣获“中华名果”“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一系列殊荣。

  近年来,麦积区扎实推进“4+2”农业产业振兴和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制定出台果品改良培优、果园提质增效和撂荒地整治等一系列奖补政策,大力推进果品迭代升级,通过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造血”功能,为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天水花牛苹果(央广网发 麦积区委宣传部 供图)

  截至目前,麦积区花牛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1.4万亩、产量70万吨、产值2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苹果产业收入达到了3160元。

  “针对全区果品产业品种单一、品种老化、果园管理不规范、果品效益不高等问题,麦积区引进维纳斯黄金苹果、阳光玫瑰葡萄等新品种11个,帮助1万亩果园完成了高接换优。”麦积果业中心主任高永新说。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做大特色产业是“强县域”经济的核心。为此,麦积区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上下足功夫。天水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作为麦积区农产品深加工的重点企业,年消化苹果原料20多万吨,每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200人,为甘肃陇东南地区特色果品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天水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李晓娟说:“公司已累计收购原料苹果293万吨,生产浓缩苹果汁39万吨,支付果农果款近26亿元,有效带动天水当地及周边地区种植、运输、就业及苹果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麦积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销售”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创建国家级、省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24个,建成8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花牛苹果产业基地。同时,“花牛苹果”已连续5年荣登中国果品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由32.33亿元提高到49.13亿元。

  天水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灌装生产线 (央广网发 天水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 供图)

  “截至目前,麦积区干鲜果基地总面积达66万亩,总产量76.54万吨,产值达28.52亿元,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永新介绍,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100.73万亩,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运行,新产业园包括花牛镇、马跑泉镇、甘泉镇、石佛镇、伯阳镇和中滩镇共6个镇167个行政村,届时“产业富农”将会惠及更多人。

  此外,麦积花椒、麦积核桃、下曲葡萄、麦积山花蜜、羲皇牌金针菇等特色农产品都成为了知名品牌,仅“麦积花椒”种植面积就达到30万亩、年总产量达3000吨、产值达10亿多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1%。

  乡村颜值“靓”起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麦积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共创建完成省级“清洁村庄”195个,完成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36个,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麦积区麦积镇红崖村地处秦岭北麓河谷地带,毗邻麦积山石窟,距离麦积山大景区五公里,是麦积山名副其实的“后花园”。红崖村立充分利用近邻麦积山石窟的有利条件,凝聚小峡河灵气,以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为目标,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红崖村航拍图(央广网发 麦积区委宣传部 供图)

  走进红崖村,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以前的红崖村到处是烂泥路,出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两个人迎面走来都错不开肩。如今,硬化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完成了污水管网建设,老旧污损的房屋得到修缮,还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乡村舞台、乡村记忆馆等活动场所,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处、垃圾中转压缩站1个。村子变美了,游客自然就来了,很多村民都想不到昔日的烂泥村竟然也能吃上‘旅游饭’。”说起红崖村这几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阮立冬感慨不已。

  坐落在渭水河畔,凤凰山下的麦积区新阳镇胡大村是一座百年古镇。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胡大村共拆除违章建筑350平方米,实施危房改造40户,清除杂草垃圾3500立方米,清理路边秸秆1万平方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胡大村自建的小公园(央广网发 麦积区委宣传部 供图)

  “我们栽植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种植景观绿化树木5000万余棵,新建垃圾焚烧厂1座,实施卫生改厕274户,新建公厕3座,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新阳镇胡大村党支部书记胡雲说,在今后的两三年内,要把胡大的100亩田园综合体,打造成真正的集观光、旅游、烧烤、采摘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更重要的是能体验到我们胡大的传统农耕文化。

  麦积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纪云说:“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麦积区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万余吨,清理沟渠1205公里、农业生产废弃物660吨,清理乱搭乱建766处。同时,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了7个镇级、18个村级污水处理站、11个主镇区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现在全区所有行政村、所有镇和92%的行政村都通了班车。”

  张纪云介绍,麦积区已成功创建了胡大村、红崖村、党川村、甘江村等1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利桥村、桃花坪、蒲甸村等2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021年,麦积区连续四年入围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这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褒奖。

  乡村旅游“火”起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麦积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生态资源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麦积区麦积区紧盯“羲皇故里、陇上江南、人文麦积”三大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力打造出“一轴贯穿、两核引领、四区联动、五线并举”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进入6月以来,与国家级风景区麦积山隔山相望的麦积镇后川村,游人如织。这个处在绿水青山中的小村庄,彻底告别了过去“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时代,村民们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后川村村民朱银舟在自己的农家小院开起了农家乐。“退耕还林以后,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乡村美了,旅游火起来了,就选择回来自己当老板,去年我的农家乐纯收入4万多元,比打工强多了。”朱银舟高兴地说。

  东山林隐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麦积区马跑泉镇东山村,项目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为导向,通过集约化经营一二三产融合,推动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实现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研学科普等一体化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创新区、乡村旅游文创示范区和村落文化深度体验地标杆。

  东山林隐文旅田园综合体重点项目分布图 (央广网发 甘肃福林东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供图)

  “我们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目前已带动70户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提供长期就业岗位42个。去年5月至12月,公司共支付村民工资约170万元。”东山林隐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屈巧番说。

  麦积区文旅局产业办主任唐俊杰说:“麦积区森林覆盖率在全市占比可达68%,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农村旅游项目延伸提供了支撑。目前,全区共培育发展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专业旅游村11个,共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户541户,其中星级农家乐28户。”

  据悉,2021年,麦积区共接待游客近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0亿元。

  如今的麦积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千年麦积山下,乡村振兴蓝图在特色产业的衬托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