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线上+线下”双轨运行 织密防返贫“监测网”——陇南市武都区探索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走笔

22-06-17 15:49 来源:陇南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线上+线下”双轨运行 织密防返贫“监测网”

  ——武都区探索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走笔

  本报记者 肖红

  “我现在身体虽然残疾,但由于大家的帮助,内心却十分温暖!”在武都区郭河乡符家山村,村民李社付拉着乡镇干部的手感激地说。

  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李社付多年前因务工受伤落下了肢体一级残疾,现又身患慢性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在全面摸排、核实情况后,乡政府通过申请上报和区级审定,将他纳入二类低保户,并享受残疾人补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科学化动态监测、常态化排查识别、精准化到户帮扶、综合性防贫保障。”今年以来,武都区创新这四项机制,抓牢抓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线上线下双轨运行织密“监测网”,筑牢“防火墙”,努力构建起防止返贫致贫的“铜墙铁壁”。

  资金保障,压实防返贫监测“政策关”

  “这是救命钱,对我们来说太及时了!”武都区柏林镇的焦小小(化名)成功从武都区防止返贫专项资金中申请到资助资金4.5万元。

  焦小小家有4口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在外打工、种植花椒。2020年6月,焦小小的姐姐刚从大学毕业,因查出脑瘤需要在北京治疗,两年时间里,大额的医疗费压垮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村干部通过走访了解这一情况后,将焦小小家纳为“突发严重困难户”,为他们申请区级防止返贫专项资金。“现在姐姐正是术后恢复期,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焦小小说。

  去年以来,武都区积极探索防止返贫致贫新模式,设立了《武都区防止返贫专项资金》,每年由区级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并购买“政府防贫救助保险”,确保新识别和未消除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能在第一时间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解决急难问题。

  “两不愁三保障”是防止返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武都区设立防止返贫专项资金,紧盯“三类户”中因住房安全、因饮水安全、因病、因学、因残等关键因素,从急从快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落实专项防止返贫资金,需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多措并举。

  ——成立领导小组。由区政府负责领导任组长,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成立防止返贫专项资金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防止返贫专项资金帮扶的安排、审批、资金拨付及督查指导工作。

  ——优化申报流程。通过乡镇申报、部门受理、资金拨付等程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及时开展针对性救助帮扶,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资金拨付。

  ——强化服务创新。抽调精干力量,细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质量,全力配合实施好“防止返贫专项资金帮扶工程”,确保专人负责、及时申报、快捷办理,为存在急难特殊情况的监测户落实帮扶措施创造有利条件。

  防止返贫专项资金的设立,有力助推了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成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助推剂”和“保障网”。

  “码”上办理 筑牢防返贫监测“信息关”

  “通过在手机里反映,我们家的情况有办法解决了!”在姚寨镇曹家堡村,村民曹建设打开“武都区防止返贫监测快速响应”微信小程序,一条“量身定制”的防止返贫帮扶建议让他看到了希望。

  曹建设家去年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孙子,本是一件大喜事,却也伴随着忧愁。

  “家里的收入全靠儿子在外打工,现在3个孙子的喂养开支很大,我自己患有慢性病,都需要花钱。”镇政府干部通过走访排查,了解到曹建设家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指导他通过小程序自主申报监测对象。

  从自主申请到帮扶措施认定,曹建设只用了13天时间,现在他已经从三类低保户转为二类低保户。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为了切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集中监测工作,武都区乡村振兴局创新性开发了“防止返贫监测快速响应”小程序。

  记者了解到,这一小程序采取线下调查、线上审批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快速发现、及时监测、动态管理、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快速响应体系,从源头上解决监测对象识别退出不精准的问题。

  农户申请、村级评议、乡镇初审、“四有人员”核查、区级审定……

  打开小程序,每一个环节的资料均在线上上传,每一个步骤都能在平台上跟进查看,有效缩短了纸质版资料逐级报送,延误时间的现象。

  “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全流程的资料照片形成一整套电子档案,直观又易于存档。”姚寨镇乡村振兴站副站长马玉霞说。

  “小程序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也明确了监测小组的职责,让村民及时享受到政策优惠的同时,也有效防止了责任分散、落实不力的情况发生。”区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李文平说。

  据统计,自“武都区防止返贫监测快速响应程序”建成运行以来,该系统收到监测户申请447户,已审核通过并落实帮扶措施的101户,正在核查审批的疑似监测户27户,不符合认定标准线上驳回的有319户。

  数据多跑腿,农户少跑腿。线上“一码申报”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驱动,弥补了线下申报的不足,让动态监测帮扶在闭环运行管理中严守底线,有力推进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全员排摸,织密防返贫监测“源头关”

  “柏林镇五角坪村老田做了心脏手术不能干重活,2个孩子刚上大学,家里经济负担重,存在返贫风险。”

  “梨树湾老张家媳妇在医院生孩子时发生了意外,一笔大额医疗费需要支出,孩子也刚出生需要抚养,建议纳入监测对象。”

  ……

  在武都区柏林镇,防止返贫监测小组干部在入户排查中,针对村民的实际情况,向村“两委”提出动态调整建议,及时将他们识别纳入监测。

  “我们会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和村民们拉拉家常,了解农户有没有生大病,有没有大额支出,今年收入怎么样等,一旦发现情况,及时联系村里,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被纳入监测户,根据实际情况获得相应帮扶。”柏林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副站长王美丽说。

  2021年以来,武都区严格落实“3229”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将科学化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排查整改相结合,靠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集中整合行业部门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体系,确保机制有效运行。

  “早发现,才能早干预、早帮扶,及时发现重点监测对象,处置苗头、倾向性问题,确保不发生一例返贫。”区乡村振兴局办公室主任樊翔介绍,全区各乡镇组建了650个村级防止返贫监测小组,5044名监测员定期不定期逐村逐户逐人排查,将符合条件的监测户及时识别纳入,并定期就特殊对象进行重点核查,常态化排查预警返贫致贫风险,形成网格化无缝隙全覆盖监测体系。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监测户风险消除质量,由乡村振兴局牵头,抽调教育、医保、住建、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人员,不定期开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风险消除检视专项评估、巩固脱贫成果专项督导等活动,对检视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跟进整改,切实提高风险消除的质量和水平。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纳入监测户3782户13785人,已消除风险2610户9746人,消除率70.7%。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切实做到过渡期工作推进的力度和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的强度只增不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有效开展。”武都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进宝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