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党建赋能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美丽的文县临江镇东风村
仲夏时节,文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一幅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在白水江畔徐徐展开。
正值黑木耳陆续成熟,碧口镇豆家坝村党支部书记丁艳带领着村民,忙碌在木耳种植基地。基地上菌袋排列齐整,一枚枚木耳充满生机,村民悉心采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这是文县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生动写照。
文县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紧紧围绕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六抓三强三促”工作思路、“七大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新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推动落实。
党建赋能让“产业振兴”抓手“硬”起来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文县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持续用力建强基层党组织,紧抓换届机遇选优配强乡村班子,激励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支持村级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实力,着力筑牢推动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丁艳是从大学生中招聘的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短短两年,在推动基层发展的实践中,她由一名书生气十足的大学生成长为群众心目中坚定扎根基层带领村子发展群众致富的“好支书”“好干部”“女强人”。在她的带领下,豆家坝村集体流转13户农户闲置土地17亩,发展黑木耳菌棒13万袋,修整晾晒场360平方米。目前,从黑木耳长势和市场价格预算,能带动村民增收40万元,同时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村级班子换届中,文县305个村村干部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同时,选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57人、专业化管理的村文书162人,全县村干部队伍整体功能显著增强。
“有了好的村班子,带领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就不难了。”碧口镇党委书记肖辉说,“碧口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今年在豆家坝、响浪两村共流转土地51亩,发展黑木耳菌棒31.2万袋,预计产值在100万元左右,还能带动村民30多就近务工。”
换届中,碧口镇石土地村积极推行支书主任“一肩挑”,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5.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5人,整体能力明显提升。村党支部鼓励支持党员骨干领办专业合作社2个,流转土地50亩,发展羊肚菌、木耳。同时,组织党员群众发展板栗、魔芋、中药材1000多亩、订单辣椒82.3亩,扶持9户群众发展土蜂、生猪养殖;组织富余劳动力48人外出务工;村上将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群众与村集体实现同步稳定增收。
为全面提升换届后村级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文县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内容,分5期对新一届村干部971人进行全覆盖轮训,精心打造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知心人、贴心人、明白人、领路人”基层干部队伍,有力夯实了推动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建赋能让“三链建设”作用“强”起来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文县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依托茶叶、蜂蜜、中药材、吨袋加工等产业链建立“产业联合党总支”,实现了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培养了领路人、壮大了好产业、带富了众乡亲。
文县碧口镇李子坝茶农采摘春茶
杨树森是文县溢品茗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负责人,也是中庙镇茶叶产业党总支成立后培养起来的致富带头人。“我们合作社采取‘党总支+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合作运营机制,带动后渠、侯家沟、孔家山、大盘峪4个村1270户茶农共同走上了绿色发展路子。”杨树森说,“2021年,我们合作社累计销售茶叶2.5吨,创收190万元,带动当地脱贫户人均增收6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增加5.08万元。”
碧口镇、中庙镇在壮大茶叶产业的同时,立足茶区良好生态环境,深挖茶文化因子,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抢抓茶区乡村振兴机遇,推动绿色发展,探索打造集休闲观光、茶叶采摘、文化体验、休闲品茗、食宿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文县尚德镇蜂蜜产业联合党总支充分发挥聚合作用,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尚德镇大中山村、中寨镇松坪村、石鸡坝镇大佛沟村、石坊镇下柳元村等地分散蜜蜂养殖产业统揽起来“抱团”发展,累计吸纳养殖户160户,养蜂2100箱。培育“陇蜂源”牌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系列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业联合党总支通过与帮扶单位中石化甘肃分公司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经济效益,实现9个乡镇10多个村抱团发展,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文县口头坝乡口头坝村群众忙绿在黑木耳栽培基地
“尖山乡河口新村食用菌基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党员能人大户积极带动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尖山乡党委书汪向军说,“今年,河口新村是首次发展种植食用菌,流转土地15亩,投入菌棒12万袋,预计年利润13万元左右。”
杨双林是口头坝乡口头坝村党支部书记,他跟丁艳一样是在换届后成长起来的“木耳书记”。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口头坝村大力发展木耳种植,因疫情影响不能外出的村民30人实现就近务工。“今年,黑木耳销售情况好,村集体经济积累能增加到8万余元,还能带动乡亲们增收。”杨双林说。“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口头坝乡和尖山乡发展种植黑木耳产业是文县深耕“三链建设”、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个缩影。
目前,文县已建立产业联合党总支5个,有效破解了资源分散、产业规模小、党员带动作用不明显等“瓶颈”问题,实现了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党建赋能让“绿色崛起”路径“多”起来
建设“党建强、产业旺”绿色生态美丽乡村,必须立足村情实际和产业基础,因村施策,坚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今年,文县指导村级党组织充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紧盯油橄榄、核桃、花椒、中药材、食用菌、茶叶、放养鸡、中蜂、生猪、冷水鱼等产业集聚、规模扩张、效益倍增等目标任务,对标生态文县绿色崛起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合,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每村有1个以上特色鲜明的现代乡村主导产业。
对于文县来说,木耳属于“短平快”的新产业,今年首次发展便取得成功,而且效益可观。碧口镇豆家坝、响浪,口头坝乡口头坝,尖山乡河口等村的“木耳书记”们,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带领群众朝着产业兴旺的目标快步迈进。
尚德镇则大力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按下乡村振兴“快捷键”。今年,尚德镇以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抓手,在尚德、丰元山、马泉、田家坝等12个村,探索“村党支部引领、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办”新模式,带动群众不断壮大果蔬产业,精心打造豇豆种植示范园,完成订单种植270多亩。
五月尚德镇,瓜果飘香。油桃、杏子挂满枝头,豆角、蔬菜成畦成行,“走俏”上市。农民们穿梭田间忙碌采摘,马泉村、横丹村路边田地里,有的村民支起小摊,将刚从摘下的水果、蔬菜就地售卖。诱人的香味引得过往行人买个一箱两箱、一袋两袋,还有兰州、九寨沟等地的客商也来“上门”收购。
桥头镇把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花椒、辣椒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村民李德荣是依靠花椒产业脱贫致富的代表,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们村花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收入可观,花椒树已经成了我们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为头村村民蒋光月自信满满地说:“辣椒产业周期短、投入少、来钱快,而且是‘订单式’种植,不愁销路,收入有保障。”
目前,桥头镇23个村实现了花椒产业全覆盖。累计栽植面积4.6万亩,户均6.3亩。其中已投产2.1万亩,产值10080万元,户均年增收13905元。去年全镇12个村发展种植订单辣椒达1530亩,总产量达450万斤,总产值达580余万元,今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计划发展订单辣椒2850亩。
据了解,今年,文县整合资金3.3亿元用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精心打造中寨纹党参现代农业、石龙沟流域茶产业观光体验等4个产业园、8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40个多元富民产业示范点,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增收“双赢”。“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彰显生态之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切实走好生态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县委书记文元旦说。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文县积极推行“党建+”模式,不断赋能乡村振兴,让“党建红”指引乡村振兴正确方向,让“生态绿”丰盈乡村振兴最美底色,县党代会绘就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美好现实。
通讯员 路永安 李智谋 刘玉玺
- 2022-06-16华亭:“稳岗就业”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 2022-06-16瓜州:发展种养循环助力乡村振兴
- 2022-06-15徽县永宁镇:美丽乡村入画来
- 2022-06-15通渭义岗:党建引领展新貌 乡村振兴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