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医保局全面解读跨省异地就医政策
原标题:省医保局全面解读跨省异地就医政策
中国甘肃网6月17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思璇)今年1月起,甘肃省参保人员就医实行“省内无异地”,费用直接结算。“异地就医备案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办理?费用怎么结算?持卡结算遇到问题怎么办?”为了让参保群众更便捷地了解异地就医医保政策,记者采访了甘肃省医保局相关人员,详细解读医保异地就医相关政策。
问:目前,哪些异地就医可以直接结算?
答:目前,在省内、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药店购药、普通门诊均可实现直接结算。另外,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透析、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可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问: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具体是怎么报销?
答:目前,甘肃省省内跨市州异地就医已经实现了“省内无异地”,即参保人员在省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就医产生的费用可以直接结算。其中,临时外出就医的,按照参保地政策要降低报销比例。
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主要报销政策可以概括为“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目录是指参保人异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参保地政策是指参保人异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参保地的支付政策,包括参保地医保基金的起付线、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
问:异地哪些医疗机构可以实现直接结算?
答:就医地已接入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问:患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要不要携带社会保障卡?
答:不需要。2021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甘肃省全域上线后,平台支持在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患者可选择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等多种形式作为就医身份凭证。特别是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进行支付,只需携带智能手机即可,非常方便。
问:为什么办了异地安置的职工,个人账户以前能提现,现在无法提现?
答:其实,按照政策个人账户原则上不能提现,只是以前国家异地就医平台不支持个人账户在异地药店、门诊刷卡。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人员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只能划拨至本人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中,参保人员可持社会保障卡在全国有“银联”标识的ATM自助设备提取现金,这是过渡办法。目前全国已开通普通门诊、药店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患者在异地联网医药机构产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可以使用个人账户直接结算,个人账户再不得提现。
问:哪些人可以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答: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主要覆盖五类人群:一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也就是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二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四是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五是自行前往、临时外出等人员可以办理跨省异地就医临时备案,临时备案有效期为3个月;省内异地自行前往、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无需备案。需要注意的是,临时外出就医的可以直接结算,但是按照参保地政策要降低报销比例。
甘肃省以上五类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需要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才能在就医地的医疗机构进行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而省内跨市州就医无需办理备案就可以直接结算,也就是说省内无异地。
问:如何办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
答:线上支持甘肃医保APP、甘肃医保微信小程序、甘肃医保支付宝小程序、国家异地备案微信小程序、国家医保APP、甘肃医保个人网厅,参保人通过手机即可办理。线下参保人可以前往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
问:办理异地就医登记长期备案手续需提供哪些资料?
答: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经办机构提供)、本人异地户口簿或居住证复印件、本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委托他人办理的,还需要提供被委托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驻外工作人员由参保单位提供外地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派驻工作证明。
问: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时,需要指定就医地具体医院吗?
答:不需要。目前异地就医备案只要求备案到就医地地级市医保经办机构就可以,参保人根据病情、居住地、交通等情况,自选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结算。对于到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海南和西藏就医的参保人直接备案到相应省份医保经办机构即可。全国各地的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可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或者“甘肃医保公共服务网上服务大厅”查询。
问:跨省、省内异地就医备查通过审核后,就可在医药机构直接结算吗?
答:跨省异地备案通过审核后,备案相关信息会即时上传至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就医地定点医药机构可通过参保人所持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证、社保卡等结算凭据,实时获取参保人基础信息并办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业务。
- 2022-06-17兰州车站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 2022-06-17甘肃高速公路将逐步扩大差异化收费优惠范围
- 2022-06-17甘肃配电网机械化施工装备展览会在兰州新区举行
- 2022-06-17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