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放不下”的照顾变成“离不开”的亲情——记录一对“福气”姐妹的欢乐笑

22-06-02 20:07 来源: 新华社 编辑:陈世赟

  新华社兰州6月1日电 题:“放不下”的照顾变成“离不开”的亲情——记录一对“福气”姐妹的欢乐笑

  新华社记者白丽萍、崔翰超、杜哲宇

  福气是什么?是阳光下的浅浅酒窝,是扑在怀里的温暖拥抱,是孩子眼里的璀璨光芒,更是一种特别的缘分。对于张培琴一家而言,9岁的然然(化名)和7岁的智智(化名)的到来便是最大的福气。

  身为甘肃省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的职工,张培琴最害怕见到孩子受苦。2016年,眼见经过手术身体虚弱的然然,张培琴主动向院里申请,把当时3岁的她接到家中悉心照顾。一年后,张培琴又接回了同样情况的妹妹智智。从此,然然和智智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5月17日,张培琴给智智扎辫子。新华社记者杜哲宇 摄

  张培琴起初担心过家里人反对,但没想到家里都接纳了姐妹俩,曾被遗弃的她们在这里成了家人眼中的宝贝。

  近年来,为了让福利院里的孤残儿童享受到更好的呵护,我国不断探索新型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居家养育”便是其中一种,既可让孩子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得到福利院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活泼可爱的然然和智智分别存在足部缺陷和肛门闭锁的疾病,也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手术,纵使身体存在缺陷,经历痛苦,来自家庭的爱却从未减少分毫。

      5月27日,张培琴带然然和智智(左一)一起踢毽子。新华社记者杜哲宇 摄

  为了让姐妹俩茁壮成长,家里人做好了分工。“奶奶晚上睡在床边,生怕姐妹俩掉下来;爷爷不辞辛劳,每天负责上学的接送;哥哥姐姐辅导写作业;丈夫上班之余也力所能及地帮忙;我和奶奶还要每天帮着孩子们做2小时的康复训练……”张培琴说。

  “一天做饭就得五六次,尿不湿要换十六次。”张培琴永远不会忘记刚来到家的智智,身体是那样瘦弱,“走路都得靠学步车”。随着姐妹俩的个头一天天往上“蹭”,“放不下”的照顾也慢慢变成了“离不开”的亲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张培琴一家人的照顾下,姐妹俩在幸福与快乐中成长,姐妹俩的懂事更让张培琴认为这一切都值得:替“妈妈”捶捶背,帮“奶奶”收拾厨房,劝“爷爷”戒烟,用彩色铅笔画出最爱自己、自己最爱的家人。“她们什么都懂,懂事得让人心疼。”

      5月27日,张培琴带然然在放学回家路上买文具。新华社记者杜哲宇 摄

  在福利院工作经验丰富的张培琴深刻认识到,相比于身体缺陷的治疗与康复,心理上的抚慰更为重要。为了让“福气”姐妹远离自卑、自弃,张培琴带她们出去玩的时候,会握紧她们的小手,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自己的女儿。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有时张培琴不得不戴上一张严厉的“面具”,让然然和智智自己洗袜子、洗内裤,有错就让她们反思,动不动就板起脸讲道理,谁劝都不管用。待姐妹俩睡下后,张培琴都会偷偷地再去替她们洗干净衣物。

  “也想要宠着她们,也想天天都把她们抱在怀里。”张培琴的严厉却是她深沉的爱,“怕她们长得太快,离开这个家;也怕时间过得太快,她们来不及学会照顾自己。”

  “六一”到了,张培琴早早给姐妹俩买好了新衣服和新鞋子,要带她们去最喜欢的公园玩,“不论做什么,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气”。(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