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会宁:基层治理引领新风 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22-05-30 11:2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百姓福祉系心头,民生实事不松劲。近年来,会宁县以“互联网+乡村”的创新模式,开通“河畔好声音”直播平台,围绕“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等各大版块,以常态化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秉承“宣讲三农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夯实群众基础,推动文明实践”的宗旨,创新开拓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让党的宣传工作普惠千家万户。

  2020年11月1日,“河畔好声音”正式上线,直播式地讲、面对面地教、敞开式地辩、红红脸地争,实现了党的政策宣讲在线上,群众答疑解惑在面上,办事流程服务在点上。自“河畔好声音”快手平台开通以来,河畔镇河畔村的周万录老人就每天晚上准时守在手机屏幕前观看直播。马上到端午节了,老人在外打工的儿子想回趟家,但是不知道家里这边有什么样的疫情防控措施,于是,老人当天晚上就在直播间询问了主播,关于外省人员回家的一些要求。周万录说:“我儿子在外面打工,现在快端午节了,想回来一下,所以我就问了一下咱们好声音直播间,有啥关于回家隔离的政策。”

  为有效解决群众“来回跑”上门咨询的问题,“河畔好声音”坚持定时直播和“群众视角”,用通俗易懂的乡音、生动鲜活的事例,就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政策、法律法规、社保、疫情防控、惠农补贴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实时线上讲解,解决了农村一线信息相对闭塞的问题。村民陈禹铭一开始做养殖产业时,因为对肉猪养殖不当,很多养殖的生猪出现不适症状死亡。焦急之时来到了直播间询问,直播间的工作人员不仅“手把手”教他养殖方面的知识,更让他知道了许多惠农补贴政策,少走了许多弯路。陈禹铭说:“我是从2009年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到现在有将近三年时间。刚开始以为这个养殖特别简单,在养的过程中发现了特别多的问题,母猪的生产、还有疫苗的防治、自主的预防,还有饲料的添加都特别不懂,一路感觉特别艰辛。后面慢慢通过朋友介绍,知道咱们当地政府办了一个“河畔好声音”,然后每天晚上进去学习。确实通过这个平台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从一个刚开始什么都不知道,慢慢到现在也已经步入门槛。”

  河畔镇全面调动行业部门和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积极性,让“河畔好声音”成为志愿服务的平台、文明实践的品牌、培养干部的摇篮。

  作为“河畔好声音”的新手主播,曹永环刚刚“上任”一个月,便广受村民们的喜爱,每天晚上近两个小时深入浅出的直播讲解和生动的案例解析,直播风格逐渐被老百姓们所认可。通过在线直播,曹永环对政策的掌握也更加深入,履职能力明显提升,不仅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干群关系也愈加融洽。她说:“我们河畔好声音是每天晚上8:20开始直播的,大概直播时间是一到两个小时。每一次的直播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为我希望把我的这些宣讲与移动的网络结合起来,不但把政策带给更多的老百姓,更期待把党的春风传播给外出的乡亲,让他们看到家乡的一些变化或者是一些发展,这是我作为宣讲员的责任与义务。未来,我也继续把这项工作会做得更好,我会更加努力的。”

  对于每一位群众来说,“急难愁”问题,是影响他们的生活生产、堵在心头上的一块块“大石头”。而“河畔好声音”的出现,让了解家乡动态、进行政策咨询,平台逐步由服务河畔群众向服务更多群众发展,也先后被甘肃省文明办、白银政法、白银日报等省市县众多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为文明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志愿服务“样板”。截止目前,会宁县共有28个乡镇、10多个县直部门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通线上宣传账号,线上宣传也已成为了新时代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并让基层治理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通讯员 梁晓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