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勇攀高峰 星耀陇原——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优秀群体扫描

22-05-30 09:5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勇攀高峰 星耀陇原

  ——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优秀群体扫描

  省农科院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团队在育种试验基地现场。

  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赵维俊指导研究生实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叶海

  他们,孜孜以求探索未知世界,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疆域;他们,发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积极践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奏响了科学报国的时代乐章。

  日前,甘肃省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揭晓,全省共有30名科技工作者入选。他们成为全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代表。

  甘肃省青年科技奖是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甘肃省委共同设立的面向全省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表彰奖励在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此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建设科技强省、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历年的获奖者中,已产生了7位院士(郑晓静、涂永强、刘维民、赵红卫、王锐、冯起、李得天),成为我省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申报人数较第九届增加了近一倍,整体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

  经过各市州、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级学会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共有30名科技工作者入选。他们是:张东菊(兰州大学教授),涂小林(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忠伟(兰州大学教授),李宗省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蔡美荣(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牟翠翠(兰州大学教授),王国英(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张斌(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强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波(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刘宗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工程师),文鹏程(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鲁兴武(西北矿冶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胜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郑荣(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毛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侯慧芝(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席旭东(定西市种子站正高级农艺师),贾秀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维俊(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研究员),王继卿(甘肃农业大学副研究员),何芳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祁小龙(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教授),葛龙(兰州大学研究员),魏超君(甘肃省人民医院主任检验师),李天刚(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豆欣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护师、教授),李胜(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范桥辉(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张爱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

  这些获奖者都是来自全省各高校、科研院所、各级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从事科研生产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长期潜心钻研,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有的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有的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还有很多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

  兰州大学教授、博导张东菊,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研究,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连续刷新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记录、夏河丹尼索瓦人和白石崖溶洞的深入研究等。在Nature、Science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入选“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受到中外知名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涂小林,研究领域为储存环实验核物理。为研制“十二五”规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高精度环形谱仪SRing内靶反应装置,促进学科发展,2016年他组建并带领团队研发储存环气体内靶核反应谱仪。团队依托现有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HIRFL-CSR平台,自主研制了储存环超高真空环境适用硅探测单元,建成了储存环气体内靶低动量转移核反应谱仪,开展了HIRFL-CSR上首次低动量转移内靶核反应实验,开辟了我国储存环核反应研究新领域。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牟翠翠,主要从事冰冻圈环境与碳循环的研究。聚焦多年冻土变化和碳源汇问题,长期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北极开展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包括:量化了不同冻土生态系统碳释放速率;定量评估了热融滑塌对碳释放的影响;阐明了多年冻土退化加速河流碳输移过程。以上成果在Earth-Science Reviews等本领域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40多篇。研究成果被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多次引用,也被Science等顶级期刊论文多次引证,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计划方案提供了科学支撑。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忠伟,长期从事激光雷达大气遥感与环境监测的研究,立足于西北,在兰州大学建成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体系完备的激光雷达大气遥感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兰州大学“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建设,该观测网以兰州为起点,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往西延伸到中亚、中东,最终抵达全球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共包括14个气候与环境综合监测站,可获得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大气监测整体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已完成境内7个站点和巴基斯坦白沙瓦站的建设任务。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宗省,主要从事祁连山生态水文与国家公园方面的研究工作。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迫切需求,带领团队研究论证编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科学确定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提出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原则;编制了首份《祁连山生态变化评估报告》《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评估报告》等,系统评估了祁连山生态变化,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文鹏程,近20年来,紧密围绕牧区牦牛产业特征、牦牛乳生产加工现状与重大科技需求,在牦牛乳等特色乳畜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在担任合作市副市长开展科技扶贫的2年里,以“三区”人才等项目为依托常年援助贫困地区,带动10万余户农牧民脱贫增收。

  定西市种子站正高级农艺师席旭东,争做种业基石的筑造者,始终把“群众能用到高产优质的放心种子”放在首位。从田间地头到集中培训,从国家政策到种子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推广、质量管控等,五年来他累计开展培训指导150余场次,受益群众6500余人。面对现代种业发展的新挑战、新使命,他迎难而上、积极担当,带领市县种业技术人员累计建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点)84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系)694个,开展试验示范138项次,累计筛选出适宜全市种植的各类农作物新品种58个,推广面积达570万亩,新增农业纯收益达11.5亿元。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研究员赵维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获得者。自2009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祁连山基层一线从事生态保护科研工作。他将青春献给了祁连大地,面对小家与大家、生命与使命的碰撞和抉择时,他以“宁可舍弃小家、不能亏待国家”的奉献精神,始终将守护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当成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多年来,他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20多篇,研发专利10多项,获得科技奖励10多项。

  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胜是医护战线优秀青年的代表,他致力于消化道外科领域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严谨求实,大胆探索的精神,不断进行医学技术的改良创新,先后开展新技术40余项。尤其是自主研发的捆绑式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技术解决了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的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腹腔镜下钩针法疝环闭合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革新了成人疝领域的手术技术。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生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精神,为消化道外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微创理念的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

  科学充满未知,探索永无止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时代赋予中国科学家的历史使命。一位获奖者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进程,扎实学习、奋勇拼搏,努力成长为具有爱国、求实、协同精神的科学家,以信心、意志、能力肩负起历史重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建设科技强国,书写更多创新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