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生活课堂】夏季生活安全及防护

22-05-23 09:2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生活课堂】夏季生活安全及防护

  游泳,是夏季人们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需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夏季到来,天气升温较快,气候多变,雷电、暴雨、极端天气频现,不利于生活安全的季节性因素增多。我们要在多变的气候环境中,注意生活细节,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及防护技能,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防 溺 水

  游泳,是夏季人们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如果缺乏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一、防溺水安全知识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的水域去游泳。

  2.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下水前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镶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3.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4.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5.当偶遇他人溺水时,如没有过硬的游泳技巧,切勿盲目下水施救,而应当求助他人。

  6.遇到突发情况时一定要冷静,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一定要做到生命安全第一,一定不可以因为财物而重新冒险,时刻将生命放在第一位。

  二、溺水救助常识

  1.落水自救

  (1)切忌乱扑。落水后应尽量保持冷静。惊慌失措,胡乱举手挣扎乱扑更易使身体下沉、呛水而淹溺。

  (2)仰泳露鼻。可采取头向后仰、面部向上的仰泳法,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3)深吸浅呼。吸气要深,呼气要浅。

  (4)缓解“抽筋”。若肌肉痉挛(“抽筋”),用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远端,反复做屈伸运动,并保存体力。

  (5)如附近有漂浮物,尽力抓取,找准时机大声呼救。

  (6)遇人营救,积极配合,切勿紧勒营救者脖颈。

  2.救助他人

  (1)巧用绳竿。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

  (2)背后托举。下水救人时,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用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泳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抓住腋窝拖带上岸。

  (3)防止抓抱。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应放手自沉,溺水者便会放开。

  (4)谨慎下水。施救者若不熟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3.现场急救

  (1)控水处理。使溺水者保持头低脚高姿势,倒出呼吸道内的积水,以解除呼吸道阻塞。若溺水者口鼻中有泥沙等污物,应迅速清除。

  控水方法:施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使溺水者俯卧,将其腹部放在施救者的膝盖上,使其头部下垂,然后按压溺水者的背部,促其吐出腹、肺中的水,这一过程应尽快完成。

  (2)心肺复苏。控水处理后,使溺水者仰卧,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若积水、污物未造成呼吸道梗阻,应直接实施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应争分夺秒,不要等心跳、呼吸全停了才进行。

  (3)持续施救。溺水者呼吸、心跳在短期恢复后有可能再次停止,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救护人员到来。

  (4)侧卧保暖。去掉溺水者的湿衣,用干净的衣物为其保暖,并采取侧卧位,或将溺水者的头偏到一侧,以利于呕吐物的引流,防止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三、青少年防溺水“五不准”

  1.不准学生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2.不准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3.不准在水中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4.不准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5.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私自下水施救。

  防暴雨雷电

  夏季是暴雨天气的多发时节,雷电一般就产生于暴雨之中。雷电发生时,雷电波会沿着架空线路和金属管道侵入屋内损坏设备,严重的还会危及人身安全。

  一、怎样观气象、躲暴雨

  1.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困难,一般是低气压天气系统临近的征兆,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

  2.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翠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发生。

  3.多日天气晴朗无云,天气特别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

  4.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5.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二、暴雨预警信号发出后怎么办

  1.最好待在屋里,远离窗户。关掉煤气和电路。

  2.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或开车,尽量避免车辆在积水中行驶。暴雨来临后,立即将车开到地势较高处停放。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特别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破旧受损房屋倒塌伤人。

  三、暴雨时遭遇交通堵塞怎么办

  一旦在上下班高峰时期遭遇暴雨,车辆很难在堵车路段全身而退。司机如果发现有积水现象,切勿在拥堵路段继续等待,应果断选择弃车离开。

  四、怎样避免雷击

  1.在户外遇到雷雨,可以蹲下,降低高度,双脚并拢或单脚跳离,以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

  2.千万别在大树下避雨,也别在水体边、洼地及山顶、楼顶停留,不要拿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

  3.别触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线、电器的接地线等。

  4.在室内要关闭门窗,远离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天线等可能将雷击引入的金属导线,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防 失 温

  失温就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战、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一过程通常是缓慢发生的,但也有快速发生的情况,例如失足落水导致的失温。

  一、导致失温的原因

  温度、湿度、风力是导致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导致失温。

  长时间暴露在雨雪、大风和寒冷环境下;在寒冷大风的山上,天黑降温但仍穿着汗湿的内衣;服装不够保暖,夜晚躺下后又不再运动,这些情况都会使身体产热低于散热,而陷入失温状态。

  其他原因也会造成失温。衣服湿寒、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等均可引起失温。比如,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以上空气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长期暴露于低温、大风、缺氧环境,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都极易发生失温。

  二、失温有哪些症状

  失温可分为轻度失温和重度失温。轻度失温,患者的体温下降到33~35℃。症状有: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重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2℃以下。患者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严重时,重度失温患者会丧失一切生命体征。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抢救。

  三、人体核心温度变化及相应症状

  37摄氏度:正常。

  35摄氏度:有失温征兆,发抖。

  33摄氏度:接近体表温度,持续发抖。

  31摄氏度:大脑无意识,只对刺激有反应(如针扎等)。

  30摄氏度:失去意识、昏迷。

  28摄氏度:死亡。

  失温会导致肢体协调性和判断力下降,因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在寒冷环境下进行攀登时,登山者必须随时注意彼此的状态。

  即使是最轻度的失温也必须严肃对待。因为这表明,患者维持核心温度的能力已经到了耗尽的边缘。如果不及时处理,失温很容易导致意识丧失和心肺衰竭。此时,复温是第一要务。

  四、轻度失温的处理方法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汗湿衣物,更换保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及时重获体温,进食流质食物或热糖水。

  4.保持清醒,热水袋包在手套或袜子里,放在失温者腋窝、颈部和腹沟处,必要时,身体温热者可用身体直接接触方式导热。

  5.意识模糊、状态比较严重者,采用40℃温水浸泡的方式进行回温。

  五、重度失温的处理方法

  1.将患者全身包裹在保温层(睡袋、衣物等)中间,然后立即送医院抢救,如果没有条件就必须现场回温。

  2.采用人工呼吸,用40℃以下的温水从肛门进行灌肠回温。

  3.将患者置于两条拉链相接的睡袋内,左右两侧由两位施救者传导复温。

  六、施救时的注意事项

  1.搬运患者时应非常小心。因为心肌组织在低温下的表现非常不稳定,外来刺激很容易导致心室震颤。

  2.不要试图给失温严重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不可把外界辅助热源用于四肢,不可采用滚烫的辅助热源,严重失温时切忌回暖过快。

  3.让患者处于平躺,以免外周血管中的低温血液大量回流到心脏,导致心脏停搏。

  4.失温或冻伤的部位切不可用力摩擦或擦拭。这样极易因机械用力,造成受伤部位的二次损伤。

  5.不可给患者饮酒。

  七、如何预防失温

  针对失温产生的原因,预防主要从湿、冷、风三方面入手。不要让寒冷、大风和湿衣服三者同时出现。在寒冷、大风天气情况下,要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湿衣服。尤其是雨雪天气,更不要穿着湿衣服继续行进或休息。

  1.注意内衣的选择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千万不要穿棉质的内衣在高寒线路进行大运动量活动,这样的话很容易导致出汗打湿贴身内衣,而且由于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2.注意衣物的增减

  很多人喜欢在寒冷季节的时候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会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这也很容易引起失温。

  在高海拔和高寒地区,一定要在出发前就将保暖的衣物脱下放在随身携带的小包,然后穿着相对薄一点的长袖快干T恤或者加件透气很好的外套,这样做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会觉着有点凉,但是不会出汗。每到一个休息的地方,不管休息时间有多长,立马取出保暖衣物加上,让贴身衣物始终都能保持干燥。

  3.注意保暖防护

  如果遇上大风或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保暖防风防护非常必要。保暖的帽子、手套、圆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户外如遭遇失温现象,要学会就地取材,例如大塑料袋也能短暂地防风防雨。

  4.及时补充体能

  防止脱水,不要透支体能,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