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这是辛付村,也是“幸福村”!
新华社兰州5月18日电 题:这是辛付村,也是“幸福村”!
新华社记者马莎
“200斤没问题!下午就发货。”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土桥镇辛付村的一座温室大棚里,32岁的李珊珊“挤”在架豆丰收的一片绿意中,冲妻子付荷花大声重复着刚刚电话里接到的订单。大棚门口,一袋袋新鲜采摘出来的架豆,被码得整整齐齐,准备运往周边的农贸市场。
李珊珊与妻子付荷花在温室大棚里搬运刚刚采摘的架豆。 新华社记者马莎摄
一座座院落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宽阔平坦,载着架豆的货车穿梭在像公园一样的辛付村里。忙完棚里的活,李珊珊又匆忙赶回家中,与老人商量新房客厅软装设计的“扫尾工作”。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他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容。
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曾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2013年从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李珊珊创过业、打过工,却都以失败告终。
“那时候一心想着走出大山多闯闯,总觉得外面机会多。”李珊珊表示,当时辛付村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跟他一样。
2020年,经过村上干部和家人的反复劝说,李珊珊决定在而立之年拼一把,返回家乡种植大棚。“我没有种植经验,但政府有技能培训。”李珊珊打开手机,展示着“辛付村日光温室指导交流群”里的聊天内容。“选种、育苗、施肥、采摘……在群里,与种植相关的各类问题都能随时提问,专家都是‘秒回’,这只是线上的,线下镇上农技站的专家们也会定期来给我们指导。”
李珊珊展示“辛付村日光温室指导交流群”。 新华社记者马莎摄
辛付村包村组长齐永霞介绍,近年来,辛付村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流转土地1300亩,建成高效节能温棚300座。“通过集中经营、分散经营和农户自主经营的方式发展温棚蔬菜。目前,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两年多的时间,李珊珊已经发展成村上的种植大户,经营着12座温室大棚,种植了架豆、西葫芦等蔬菜,每座大棚的年收入超过30000元。“现在,周边一些老百姓到他家棚里打工,每人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让一部分人实现了就近就业。”齐永霞说。
钱包鼓了,生活好了,辛付村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子的“颜值”也越来越高。“过年的时候亲戚来串门,都找不到我家在哪,变化太大了。”李珊珊说。
李珊珊带着两个孩子在新家小院玩耍。 新华社记者马莎摄
土桥镇党委书记鲁得强介绍,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的实施,辛付村已经初步实现了公园式秀美村庄的建设目标。“我们通过埋设污水管道、改造厕所、安装路灯等一系列举措,积极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让老百姓能更好地安居乐业。”
鲁得强说,如今的土桥镇一点都不土,辛付村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村”。“未来,我们要在持续大力发展种植产业的基础上,依托辛付村环境美、离城近等条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宽群众的致富渠道。”
这是无人机航拍的辛付村。 受访者供图
去年,李珊珊把老屋翻修了,装修正在扫尾。今年,他把两个儿子分别送到镇上的小学和幼儿园。苦尽甘来,李珊珊坦言,从未想过辛苦付出换来的幸福生活如此甜蜜。“下一步,我想发展电商,把我的种植事业做大做强,挣更多的钱,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
- 2022-05-18【中央媒体看甘肃】荒地变良田 青苗吐新绿
- 2022-05-18【中央媒体看甘肃】拉面飘香
- 2022-05-18【中央媒体看甘肃】迈出陇上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甘肃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综述
- 2022-05-18【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两当秸秆“变”松茸 富民环保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