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诚信文化 共筑“诚信兰州” 兰州市全力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原标题:厚植诚信文化 共筑“诚信兰州”
我市全力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中国甘肃网5月17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人无信不立。5月16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连续四届荣获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以及2018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目前,兰州市正在积极开展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优化升级
记者了解到,2017年,兰州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县(区)一体化建设新模式,建成市县(区)一体化信用平台和门户网站群。目前,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数据6.21亿余条,个人平均信息144.42条,涵盖230余个数据目录。信用平台对外提供信用查询服务83万余次;“信用中国(甘肃兰州)”网站开通栏目53个,发布动态信息6万余篇,公示公共信用信息超700万条。
新型监管机制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
在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同时,我市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事前承诺,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开通在线承诺渠道,鼓励市场主体进行自主承诺。截至目前,归集公示信用承诺18.17万余份。大力推行事中核查,先后在税务、教育、社保、医保等21个领域陆续推出分级分类监管文件,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行差异化监管,让信用好的市场主体少接受检查,让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承担更多的监管成本。联合开展事后奖惩,在政府资金支持、行政审批、招投标等6大领域开展联合奖惩;定期发布红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涵盖司法、工商等30多个领域,对列入“黑榜”名单的主体实施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联合惩戒,对列入“红榜”的主体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便利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发布“红黑榜”23期,其中列入“红榜”企业2166家、自然人75人,列入“黑榜”企业581家、自然人189人,并在“信用中国(甘肃兰州)”网站及时公示。推出“信用随手查”客户端工具,进驻各级行政审批大厅,实现一键查询市场主体信用状况,“逢批必查、核实必惩”,截至目前,已实施“信用随手查”事前信用核查8700余次,初步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警示惩戒体系。
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初见成效
信用信息整合应用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市不断持续推动信用信息整合应用,着力推进“信易+”场景创新。积极推进“信易贷”“信易停”“信易批”“信易溯”“信易扶贫”等场景应用,让诚实守信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截至目前,“兰州信易贷”平台已为全市中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3.80亿元,“信易+扶贫”皋兰县试点已为农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22亿元。
信用修复时限大力压缩
信用修复也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对此,我市明确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流程,及时恢复和改善失信主体信用状况。大力压缩我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时限,修复时长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帮助企业重塑信用。截至目前,共核实完成信用修复信息2400余条。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持续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信用惠民便企措施深化落实,厚植诚信文化、共筑“诚信兰州”,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 2022-05-17兰州市2021年度转业军官岗前培训开班
- 2022-05-17启动两大专项活动 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战略 一季度兰州市劳务经济收入逾11亿元
- 2022-05-17兰州安宁区今年将新建改造6个小游园
- 2022-05-16助力乡村振兴 兰州新区衔接资金安排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