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振宇 程健
“政府给我修亭子、展廊呢,让我把根雕摆上去,好看又好卖……”5月14日,由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主办的“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陇南市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在岳藏甫村,村民杨谢奎一边帮助工人施工,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
据了解,岳藏甫村位于官鹅沟大景区鹅嫚沟内,是一个藏族聚居村落,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48户611人。其中,藏族99户413人。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9320元。
官鹅沟由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庙沟等景区组成,总面积4.2万公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确立为国家地质公园。官鹅沟是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又有藏、羌文化民宿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深受广大游客青睐。
基于景区发展,岳藏甫村围绕“生态兴乡、旅游富民、环境一流、和谐平安”的全乡总体发展思路,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把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作为重点来抓,以藏文化为灵魂、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群众致富为目标,不断完善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以前,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去外边打工,如今,经过政府投资打造,官鹅沟景区越来越出名,我们这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民宿、摆起了小摊,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岳藏甫村党支部书记杨金明告诉记者,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岳藏甫村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挖山、不拆房、不砍树、不填塘。让居民和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走出了一条原汁原味的乡村发展之路。
目前,以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已初步形成。
正如杨谢奎,一直以来他酷爱根雕艺术,利用青山绿水资源,他将枯树树根捡来,雕刻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物,摆在自家院里独自欣赏。随着游客增多,他的根雕“竟然”有人出大价钱购买,这让杨谢奎欣喜不已。
“小的两三百,大的五六百甚至一千多,一年比一年卖出去的多了,收入也更好了。”杨谢奎说,“现在政府又给我修亭子、展廊,让我把根雕摆上去,一来院落更好看,二来方便游客参观选购,好得很呀……”
杨金明介绍,这两年,政府又斥巨资打造鹅嫚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特别是2019年,每天接待游客可达3000多人,车流从沟外排到了村里。他说:“谁能想到,靠着祖祖辈辈守护的这一片青山绿水,我们都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来越好了。”
而位于官珠沟的城关镇瓦舍坪村,村民们更早地便吃上“旅游饭”,而且还依靠“旅游饭”致富奔了小康。
瓦舍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军告诉记者,瓦舍坪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164户745人。其中,藏族59户278人,有脱贫人口58户258人。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300元。值得一提的是,瓦舍坪村有数十户村民通过开办民宿、搞餐饮,年收入达到了数十万元。
今年22岁的民宿“荣聚山庄”老板王彦平告诉记者,他是一名“00后”,本来计划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但看到其他村民开办的民宿能赚钱后,将自家院落建成两层小楼,开设了有9间房的民宿。
“一年能挣个两三万,主要是我的房间少,也便宜,一间房每天不到100元。要是多的话,像我们村好几家,一年收入二三十万不成问题。”王彦平说,“这两年买车、娶媳妇,没有多余的资金扩大规模,等再过几年,我要扩大规模,民宿和餐饮一起搞,挣更多的钱。”
城关镇人大主席杨克勤表示,着力建设美丽旅游村庄,强化富民产业提质增效,是近年来城关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下一步,瓦舍坪村将抢抓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实施农家客栈改造提升工程,规范农家乐餐饮服务接待标准,全力招商引资建设游乐设施,着力打造高品质的民宿、特色俱全的农家饭菜、游购娱一体的网红村,推动全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