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截至4月底 甘肃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66.1万人

22-05-13 08:5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稳劳务“铁秆庄稼” 保就业“最大民生”

  今年截至4月底,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66.1万人

甘谷县六峰镇乡村就业工厂车间。

点对点劳务输转。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稳住就业,经济发展才有底气;保住“饭碗”,老百姓日子才能过踏实。优先组织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和返岗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村群众就业收入,劳务输转充分发挥了不倒的“铁秆庄稼”作用。

  甘肃省脱贫人口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占比超过70%,转移就业成为脱贫人口的重要收入渠道。劳务输转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直接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幸福饭碗端得稳。

  今年截至4月底,甘肃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66.1万人(脱贫劳动力178.9万人)。

  “点对点”式劳务输转增强幸福效应

  今年2月9日8时14分,由定西北开往福州的G1904次高铁务工专列缓缓开出,来自素有“中国薯都”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535名务工人员搭乘该趟高铁列车踏上了前往福州的务工之旅,该趟专列于当晚21时19分抵达福州站。

  家住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鲍建平是乘坐高铁务工专列的一员,他一直在福州从事电子厂电子元件的流水线生产工作,往年他都是和工友们一起自行购票乘车前往福州,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途中倒车很折腾、很麻烦。春节期间,他从村干部口中得知开行务工专列的消息,第一时间在村上报了名,提前收拾好了行装等待列车开行日子的到来。

  “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外出务工人员办的好事,不用自己花钱买票,镇上派车把我们从家里接到火车站,坐上高铁专列直达福州,工厂再派大巴车,把我们从福州站接到厂子里,工作也都安排好了,攒劲得很!”鲍建平说。当天,陇西车务段还根据客流人数及列车开行时刻,提前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了代用票,利用软隔离的方式从进站口至站台为务工人员开辟了“绿色通道”,开展测温进站、证件查验、安检查危、站台乘车工作。从西北到东南,鲍建平和工友们搭上高铁去圆“致富梦”。

  “‘点对点’式劳务输转,有效破解了农民工找工作难的局面。由于受条件及信息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民工找工作,尤其是想找到安全、理想的工作比较难,因找工作被骗,甚至出力流汗拿不到钱,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形势比较紧的情况下找工作更难。”甘肃省劳务办主任祁莅国坦言。对此,人社劳务部门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对接走访用工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认真甄别筛选,送信息、送工作进乡镇,进村组,进家门。这种“点对点”式劳务输转,劳务部门提前组织,统一安排,输出有组织、健康有监测、承运有防护、送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减少了务工人员出门及途中难题。对广大农民工来说,节省了找工作的成本,增强了赚钱效应,同时,减少了诸如欠薪、受骗等风险,增强了务工的安全感。

  近年来,甘肃省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与16个劳务输入大省的协作,成立就业服务专班,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3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2万个。与此同时,通过包客车、专列(专厢)、包机等方式,帮助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站式到岗,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截至3月底,共“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11万人。

  今年截至4月底,全省创劳务收入480.1亿元

  “劳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据甘肃省劳务办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4月底,全省创劳务收入480.1亿元,完成年目标任务1360亿元的35.3%,比去年同期增长17.5%,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300元。

  今年春节前后,甘肃省与东部劳务协作省份联合开展了鼓励引导农民工等人员就地过年活动,积极引导企业“稳岗留工”。记者了解到,留岗务工人员多为熟练工,工资标准较高,企业还能积极落实春节期间加班工资,劳务收入总体高于往年。同时,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等活动,协调省内外人社部门、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优质岗位信息,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劳动力稳定就业。全省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700余场次,累计发布岗位需求信息近200万个。

  同时,充分发挥甘肃省东南部人力资源优势和河西地区制造业优势,强化省内劳务协作,在陇南市、天水市、定西市、临夏州同步举行了省内东西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促进劳动力在省内就近转移就业。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省劳务输转工作形势严峻。”为此,甘肃省指导兰州、白银、天水、兰州新区等地人社部门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临时性城镇公益性岗位作用,安排5128名临时性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助力当地防疫消杀、巡查值守、保洁环卫等工作。对每年就地就近吸纳甘肃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对跨省转移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帮扶对象)继续落实一次性600元交通补助。同时延续实施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和临时生活补助政策。

  截至3月底,甘肃省累计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1.3亿元,涉及3.1万人;发放参保失业农民工临时生活补助781.5万元,涉及失业农民工6000人。

  扶贫车间升级为乡村振兴就业工厂

  今年截至4月底,甘肃省已转型认定2280个乡村振兴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吸纳就业8.44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05万人……

  今年是牛莉娟在家门口工作的第4个年头。家住甘谷县六峰镇的牛莉娟曾在广东一家服装厂工作3年,为陪伴孩子选择返回当地,此后一直在家务农、打零工补贴家用。直到六峰镇开办了扶贫车间,牛莉娟报名成为一名缝纫工人。“这回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打工挣钱。”牛莉娟说。

  甘谷县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劳务输出历来是甘谷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劳务输出在创造收入的同时,也伴生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张维林是当地知名的“劳务红娘”。前几年,张维林回乡发现,随着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不少妇女不再外出。“我时常思考能否厂随人走,把生产车间搬到甘谷来?”张维林利用积累的资源,动员苏浙沪一带的服装企业到甘谷投资。2018年5月,甘肃首个扶贫车间在甘谷县大庄镇大庄村挂牌启动。截至目前,甘谷县有扶贫车间98家,其中三分之一为服装加工类,带动就业3800余人。

  以此为代表的甘肃扶贫车间还有效破解了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增收难题。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或进城转移就业,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残疾人等群体,这部分人脱贫难度大,建在村头的扶贫车间把工作送到了家门口,长久以来农村劳动力“出去打工顾不上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的问题得以缓解,做到了务农、务工和顾家三不误。同时,还邀请专业教师定点对接企业,定期开展“以工代训”“岗位技能提升”等专项培训,由专业教师对学员进行“手把手”教学,累计培训车间员工3000人次以上。

  “每月底统计车间稳岗就业情况,对车间员工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和1年以上的,分别按3000元/人、5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887.89万元。”据甘肃省劳务办介绍,经过几年运行沉淀,当地分类施策,建立多种新型扶贫车间。例如转型了一批“作坊式”车间,将部分发展规模较小、就业人数较少、生产类型单一的扶贫车间转型为就业帮扶车间,保持稳定运营生产,继续吸纳困难劳动力;再如发展了一批“子母式”车间,鼓励支持孵化基地、龙头企业、集团公司新建创业孵化车间,形成“1+N”的“子母式”车间发展新模式,将车间生产环节设在母公司,加工环节设在乡村子车间,发挥一孵多、一带多的连锁效应;此外还升级了一批“标准化”车间,将运营规范、前景广阔、条件成熟的扶贫车间纳入“小升规”培育计划,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品牌,引导扶贫车间升级为乡村振兴就业工厂。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思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