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城市“烟火气”——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核酸检测点侧记
原标题:守护城市“烟火气”
——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核酸检测点侧记
实验室人员在标本制备区提取核酸。
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到今年兰州新一轮疫情在严防严控下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院长师富贵及被媒介称为“手足人”的防疫小分队的事迹,屡屡见诸报端。疫情初期捐赠口罩、酒精等医疗物资,派出抗疫小分队前往兰州新区、天水等地援助,PCR方舱实验室落地建设投入使用,购置移动方舱实验室并投入使用,率先推出企事业单位上门核酸检测业务。一系列的举措让原本以外科矫形康复著称的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成了一支防疫抗疫路上的中坚力量。带着诸多肺炎好奇和疑问,本报记者在护士节前夕,通过对“手足人”日常工作场景的走访,让读者更多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夜色微凉,华灯初上,嘈杂的车流声、人声在这座城市的夜空中飘荡。
夜幕中,一群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大白”们,将手中刚做完咽部检测的棉签拭子熟练地投入试剂盒中。
PCR方舱实验室窗口泛出的蓝光伴随着细微的机器声,在实验室工作人员轻微的呼吸声中闪烁着……
喇叭一遍遍播放着“请大家保持一米线,做好个人防护……”一字排开的长龙已将医院门前原本空旷的场地填得满满当当。
这是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核酸采集点其中几处忙碌的场景。作为兰州市为数不多的24小时核酸采集点和黄码人员核酸采集点。这种忙碌的场景已经让周边的居民习以为常了。
PCR方舱实验舱中,检验科主任丁文盛已记不清自己在这里连续奋战了多久,自方舱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他就仿佛扎根在了这里。一次次的调配试剂,一次次的扩增,一次次的数据录入上传,看似常态的工作,但在丁文盛的眼里,都必须一丝不苟地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在一名严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眼中,百分之百的零误差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希望用自己百分百的付出,让检测数据的失误率降到最低。因为他明白,每一次的检测结果,对每一名检测者是多么重要,对疫情防控是多么重要。丁文盛告诉记者,为了让每一名愿检尽检人员尽早拿到检测结果,他们在保证数据精确的同时,优化了从采样到检测的整个流程,实验室更是马力全开。在高峰期满负荷的情况下日检测量可以达到2万管,极大程度地保证了医院周边居民的检测需求。
“你好!这里黄码可以做是吗?”黄码检测区窗口外,一个声音不安地问道。“是的,先生。请保持一米线距离,排好队做检测……”“太好了!终于找到一家能给黄码人员做检测的地方了。”听了工作人员的答复,一位背着旅行包的中年男子长舒了一口气说道。王先生是一名刚到兰州的外来人员,没有及时做核酸检测,被赋了黄码。在兰州举目无亲的他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来到了位于七里河桥头的兰州手足外科医院,现场得到了确认以后这才让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黄码区每每都能看到那些操着不同口音的人在做完核酸以后,来时眼中和语气中流露的焦虑和急躁的情绪最终都得到了缓解。“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们也会很开心,本来疲惫的身体瞬间感觉恢复了元气。”一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的护士说道。虽然忙碌了一天,她的嗓子有些沙哑了,但防护面罩下她的目光却依然充满力量。
监护室护士长陈一瑞,是从病区抽调到检测点的众多护士中的一员,她此刻的想法是疫情早早结束,自己可以有时间回家一趟。家在外地的她从过完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兰州。“记得当时是全员尽检,人手紧缺,我们一去基本是24小时连轴转,休息的时间也只有两小时。现在回想起来都佩服当时的自己和同事们。”回忆起在检测点的工作时,陈一瑞的目光中透出几分坚毅和自豪。在问到面对如此大的负荷和压力时,有没有想到退却时,她说:“干就对了,甚至连想的时间都没有,身边的同事们都在忙。尤其是看到居民半夜排队做核酸,看到在大家需要的时候能贡献一点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感到非常欣慰。”没有丝毫犹豫,几乎是脱口而出。眼前这个身体有些瘦弱但能量满满的小姑娘的回答,无疑代表了坚守在防疫一线的每一个“手足人”心中最有力的声音。
兰州手足医院门口广场矗立的一顶顶帐篷,“大白”们手中不停晃动的棉签和试管,PCR核酸实验室泛出的微弱灯光,广场上一条条消失又随之突现的“长龙”,与飘荡在夜空中的喧嚣融汇在了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更加立体清晰的人间烟火景象。
- 2022-05-12高端引领 创新示范 功能齐全 甘肃省中心医院全面试运行
- 2022-05-11甘肃省表彰优秀护理团队和优秀护士
- 2022-05-11甘肃将全面执行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降价结果
- 2022-05-11甘肃表彰60个优秀护理团队500名优秀护士 快看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