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甘肃】临夏多措并举确保劳有所得
核心阅读
近年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升技能培训质量,让农民工在外打拼、在家就业都更有底气,通过更有温度的举措让劳有所得更有支撑。
2013年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民工,特别是不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临夏回族自治州牢记总书记嘱托,用更有温度的举措让劳有所得更有支撑。近年来,临夏州坚持内挖外联,加大组织输转、订单输转力度,最大程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针对滞留家中的劳动力,分年龄段、分工种建立起劳动力资源库,广泛吸纳农民工就业。通过多种渠道,让劳动者生活更幸福,心里更踏实。
帮着维权 心里温暖
“如今日子更有保障了,签了劳动合同,按月领工资,还有工伤保险。”石家窑村村民王进福在外打拼多年,曾经历过讨薪的痛苦。“之前我在东乡县一家建筑工地贴瓷砖,干了几个月,最后包工头失联了。”王进福说,见不到面,打电话也不接,眼瞅着就要“哑巴吃黄连”。
王进福将自己的遭遇反映到东乡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根据反映的情况,我们对包工头进行电话劝诫,宣讲各类法律法规,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包工头主动支付了拖欠的8万元工资。”东乡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副队长罗晓峰说,认真受理、接待农民工讨薪案件,为的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拿到了钱,心里暖暖的!”王进福说,“政府给咱撑腰,执法部门不到半个月就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据介绍,这几年来,讨薪有了正规而有效的渠道,农民工的保障越来越好。
“务工收入是东乡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东乡县县长马良佐说,每一个打工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和希望,决不能让农民“有苦说不出,有理无处诉”。据统计,东乡县从2021年1月至今,共为3400人追回工资近4000万元。
不光工资有着落,生活也越来越有保障。“只要人勤快,政府帮着介绍工作,工资高、环境好,还有不错的福利,心里美得很。”马色麦家住达板镇红庄村,她就职的临夏回香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宿舍有暖气,每层楼都装有净水系统。“洗澡也方便得很。”马色麦说,一日三餐不仅全免费,而且种类多,各种炒菜不重样。
“我们还配套有健身房和图书室。”临夏回香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晓亚说,到了周末,公司还会组织电影放映等活动。“如今,农民工对职业舒适度、愉悦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留住人。”刘晓亚说,公司不仅百分百签劳动合同,而且还给每名农民工都购买了保险。公司想方设法提高农民工福利,农民工心里感受到踏实和温暖,这样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少,熟练工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效益自然越来越好。
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给农民工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3月底,临夏州在岗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31%。“既有即时处置,又有治本之策,多管齐下,重拳出击,就是要让农民工放心安心。”马良佐说,政府继续加强工会建设,不断完善工资协商模式,增强农民工话语权。“人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心是最强劲的发展动力,如今的东乡县,劳者必有所得。”
免费学艺 就业有底
和、捣、揉、抟、摔、拉,白练飞舞,“二细”出锅。面对这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食客轻咽口水,大快朵颐。
00后的马维祥,如今是月薪3500元的拉面师傅,而在几个月前,他还是打零工的小伙计。“之前洗碗、收盘子啥都干过,但是因为没手艺,工资一直比较低。”
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各行业体力型工人需求减少,技能型工人需求增多。“制造业的用工需求也在加速转型,从大量招用生产线普工转向了择优招用熟练技工。”马良佐说,时代在变化,过去的农民工,提上瓦刀端着刨子,就能把钱挣。现在产业升级、需求变化,要求农民工加快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型。于是,东乡县编紧织密培训体系,为农民工开拓成就梦想的道路。
中式烹饪的实操课堂热火朝天,炒、爆、煎、炸、炝……翻锅颠勺后,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被摆上了餐桌,一个个未来的厨师下大功夫、苦练技艺。“我们组织开展了汽车驾驶、中式烹饪、美容美发、电焊等12个工种的技能培训。”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汪丽媛说,而且,学费、伙食费、住宿费等,全免!
“免费学手艺,过去哪有这好事,想都不敢想!”马维祥说,春节回乡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厨师班。通过培训,马维祥熟练掌握了拉面技术,也学会了葱爆羊肉、大盘鸡等多种菜品。“我的梦想是开家餐馆,以后自己当老板。”马维祥说,这下能凭手艺吃饭、靠技能致富了!党和政府送的这个技能培训“大礼包”,让他心里“热乎得很”!
“技能是立身之本,一技傍身,找工作的底气就足了。”马良佐说,为了让更多农民工增长技能、更好就业,为了让一个个家庭的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都得到提升,近年来,东乡县主动对接人力资源市场,了解企业和农民工需求,积极做好各类培训,并落实农民工免费培训政策,激发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动性,确保参与培训的质量。
“进城有工作、上岗有技能”,通过培训,东乡县农民工正在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东乡县完成劳动力培训2.1万人次,其中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农民工4441人,人均工资涨幅近2000元。
外出务工 家乡扶持
建筑工地历练多年的马雄,前年转行当了外卖小哥。马雄是临夏州广河县城关镇李家河村外出务工人员。“跑得勤快,一天能挣400元哩!”
随着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在临夏州,农民工不断进入现代服务业,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跑快递、送外卖、开网约车、做家政服务……农民工的工作类型更趋多元化。“新工作不仅稳定,收入也比之前高。”马雄说,“关键是很有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不仅来自劳动合同等社会保障,更源于家乡政府的事事关心,“村上会不时了解我们的生活和难处,虽然身在异乡,但就跟在家一样,感觉心里暖乎乎的。”
“我们查阅了相关数据,有的外卖平台的骑手,约1/4来自原来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临夏州人社局局长马义文说,这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临夏州各个市县的年轻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转移,农民工发展进入“提升技能、融入城市”的市民化新阶段。
今年2月6日,一架包机从兰州中川机场起飞,稳稳降落在厦门高崎机场。228名临夏州务工人员拖着行李,下飞机后登上专车,在厦门开启新的生活。“点对点”运输、复工专列、返岗专车……去年以来,为保障农民工顺利外出就业,临夏州打出一套组合拳。今年一季度,共输转城乡劳动力36万多人,创劳务收入33.63亿元。
“我们既要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就业,也要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马义文说,临夏州给予创业补贴,并提供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仅今年一季度,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5亿元,带动就业1700余人。
东乡县布楞沟村的马大五德,在兰州新区搞养殖挣了钱。2015年,他回到家乡布楞沟村创业,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吸纳18户村民入股,“去年出栏了2100只羊,净利润18万元左右,人均分红5000多元。”马大五德说,尽一份心、出一把力,大伙儿劲往一处使,夯实家乡产业的根基,布楞沟的日子就能越来越红火。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农民工也是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临夏州相关负责同志说,“给农民工更多关心关爱,让更多农民工找到更满意的岗位,过上更美满的生活,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是我们正在干、还要接着干的事!”
- 2022-05-09【中央媒体看甘肃】守护敦煌壁画有多难?莫高窟守护人:“壁画脆弱得像酥团”
- 2022-05-09【中央媒体看甘肃】签约资金124.7亿!陇南举行网络招商推介会
- 2022-05-09【中央媒体看甘肃】天水秦州区:村庄美产业旺
- 2022-05-09【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省发布河流健康评价报告 对170多条河流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