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举目已是千山绿,兰仓大地“双椒”红

22-04-29 17:48 来源:陇南发布 编辑:赵满同

  写在前面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过去的五年,陇南奋楫笃行、聚力攻坚,经受住了一场场大战大考,攻克了一道道难题难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各项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十四五”开局交出圆满答卷。

  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站在2022年的年首展望,我们更加笃定: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陇南打造“三城”、建设“五地”未来可期,“十四五”发展前景光明。

  陇南日报、陇南发布平台开设《新征程 · 新陇南》专栏,集中展示各县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今日推出“走进礼县”,敬请关注!

  经果粮油豆 稳粮又增收

  ——礼县龙林镇花椒产业发展见闻

  走进礼县龙林镇北山万亩花椒示范基地,花椒满山遍野,枝头葱葱绿绿长满了新芽。

  “我们这里种植的花椒肉厚饱满,籽粒圆实,不亚于武都、甘谷等地花椒的品质,尤其是大红袍系列,更是品佳香殊,走俏市场。”龙林镇下目村村支书董治安说。

  据了解,去年秋季建成的这一基地,涉及彭家、下目等8个村,新栽植花椒4300余亩(标准示范园3800亩),花椒基地总面积达11400多亩。

图片

  党支部领办“标准园”

  “现在正是管护花椒的时机,每天这么忙碌着,心里可高兴哩!”在龙林镇下目村,村民董虽务一边除草一边说,“换做几年前,除了三四亩薄田,基本没有额外收入,日子尽管清闲,却过得拮据。”

  龙林镇地处西汉水沿岸,花椒发展起步早、产量高、品质好,2021年全镇花椒总面积达到2.18万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标准园少、管理粗放、产量偏低等“短板”。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激发更多群众的内生动力?该镇的做法是:支部引领,示范带动,实现“一村一个示范点,一户一亩标准园”。

图片

  “示范园的创建中,技术培训是保障。”龙林镇党委书记赵亚军介绍,该镇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先后组织到武都区、甘谷县进行参观学习,并邀请花椒技术专家现场指导群众建标准园,传授实践经验。

  董治安介绍,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把苗木选择权交给群众,在管护上发挥护林员作用,由支部统一监督实施。“通过建立片区责任制,保证了基地一次建设,一次成功。”

  撂荒地种上“致富树

  “以前这里的山坡,基本上撂荒了。”在该花椒基地,董治安手指漫山遍野、长势良好的花椒树兴奋地说,“现在好了,坡上栽种花椒后,不仅没有土地撂荒,而且还多了一个增收产业。”

  董治安说出了村里人的“心里话”:撂荒地种花椒树,村民增收山添绿,一举两得!去年秋季,该基地共开垦撂荒地300多亩,北山片区撂荒地整治已经清零。

  眼瞧花椒树种得热火朝天,村民们也动了心思,纷纷栽种。截至目前,龙林镇撂荒地整治率达98%。

图片

  “对于临时外出务工没有及时翻耕的荒地,由村上组织人员进行耕作并统一栽植。”赵亚军说,对长期撂荒的耕地,由村委会出面进行复垦,栽植的花椒树由村上进行“代栽代管”,收益后按照比例分成,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去年以来,龙林镇围绕“二沟一梁二流域”全面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截至目前,新栽植花椒4300余亩(标准示范园3800亩),花椒基地总面积达11400多亩,综合管理面积达到了1.25 万亩。

  “地不荒了,我们生活更加有了奔头!”采访时,正在群众地里帮忙拉枝修剪的下目村一组组长董粮满高兴地说。

  经果粮油豆,稳粮又增收

  “地埂花椒+大田小麦”“花椒+油菜”“花椒+洋芋”“花椒+白芸豆”……走在龙林镇北山万亩花椒示范基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这样明显的标示牌。

  “我们把花椒产业与结构调整、粮食安全结合起来,既保证群众增收,又保证粮食安全和大豆、油料等作物的多种经营。”董治安说。

图片

  以下目村为例,该村以稳粮增收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经果粮油豆,稳粮又增收”的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创建地埂花椒+小麦260亩,花椒+油菜400亩,花椒+马铃薯200亩,花椒+玉米80亩,花椒+花芸豆80亩。

  “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一块土地双份收益,稳保住经济收入,也留得住创业人才。”董治安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意浓浓的田野间,龙林镇的党员干部群众正埋头苦干,信心满怀。赵亚军表示,下一步将在新栽植综合管护、老椒园提质增效、花椒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建设花椒产业大镇,切实做大做强花椒产业。

  (文图/记者 杨丽君)

 礼县:小辣椒迎来了春天

  近日,礼县春意渐浓、山野泛青……在盐官镇石联村康凯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种植园里,农户忙碌其间,翻土、覆膜……为即将栽种的辣椒作准备。

  近年来,礼县大力推行“一扶一带”产业扶贫奖补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外地经商的石熙康也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在2019年创办了康凯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好机遇带来好“钱”景,合作社成立后,从外地引进优良辣椒品种,之后又不断改良产品、升级技术,探索出花椒和辣椒“双椒”套种模式,树上花椒保发展、树下辣椒促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去年,合作社套种了300多亩辣椒,亩均纯利润两、三千元,今年我们计划栽种1000多亩。”合作社负责人石熙康说道,“我们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辣椒,而且与重庆的公司直接签订销售协议,不用担心销路。”

图片

  △康凯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辣椒长势喜人。

  产值增加,种植规模扩大,销售前景广阔,这些都是石熙康不断前进的动力,“起初家里人也不理解,觉得风险太大,但看到现在效益越来越好,他们也加入了我的队伍。”石熙康说。

  如今,合作社的千亩种植园里,不仅有花椒、辣椒,还有八盘梨和水果玉米……

  种类多、销量畅、效益好,合作社成为当地香饽饽,吸纳了不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我在这里干了四年,平时负责翻地、浇水和采摘,活也轻松,一年下来能挣1万多元。这样既能照顾家里,还能补贴家用。”57岁的石联村村民石新康一边剪枝一边笑着说。 

  今年,合作社将继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辣椒,预计全年产值400多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直接收入100多万,户均增收4000余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礼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大抓产业不松劲,今年计划发展订单辣椒1.4万亩。

  为做好今年订单辣椒移栽工作,石桥镇汉阳村农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托盘育苗的方式,提升辣椒秧苗出苗率和成活率、减少病虫害,有效提高辣椒产量。

  “在种植辣椒之前,我们就前往多地了解适宜栽种的辣椒品种。同时,政府也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保证种苗出芽率。”丁安军说道。

图片

  △农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辣椒育苗。肖红 摄

  此外,合作社已与重庆秦牧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3000亩的青红小米椒销售合同,带动了周边石桥、盐官、中坝等乡镇辣椒种植合作社及农户进行种植。

  销路打开了,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一大早,村民张洁英就来到合作社,熟练地挥动着小铁锹翻土起垄,“这几年孩子要上学,我得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索性在家门口找个活儿干,一天也能挣80块钱。”

  “我们这里干活的都是附近村民,最多的时候每天差不多有七、八十人,很好地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合作社负责人丁安军说。

  忙碌的村民、整齐划一的大棚、条块分明的行垄、奋力生长的辣椒苗,共同绘就了合作社朝气蓬勃的春耕图。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通过延长产业链和技术深加工,借助科学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销路,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与合作社,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记者 尚敏贤)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