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片林 荫庇一座城 ——从“战风斗沙”看酒泉市金塔县的嬗变
酒泉市金塔县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境内有415个风沙口、18个重点风沙口,是全省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50年代,这里自然环境恶劣、风沙肆虐、植被稀少,坊间流传一句话:“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地无百步平,风吹石头跑。”
生则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品质,让胡杨成为金塔人民抗击风沙半个多世纪的最终选择。“我们做了多次实验都不太成功。直到1983年,引进新疆胡杨树才种成功。”国营金塔潮湖林场原副场长王端政回忆起当年种下第一棵胡杨树的场景,神情依然充满着当初战风斗沙、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
胡杨树傲然挺立,执著坚韧,正像生活在这里的金塔人民一样,抱定了“一代领着一代干、一代接着一代干,誓与风沙死磕到底”的决心。
如何让金塔摆脱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金塔人民久久为攻、持续抗争,传承弘扬“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胡杨精神,把昔日的风沙口变成了今日的旅游地。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金塔大地转变为鲜活具体、可歌可泣的生动实践,涌现出治沙一线“最美身边人”吕凤斌、戈壁滩上“播绿人”胡兵、“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张兴武等一批防风治沙先进模范人物,在戈壁荒滩上栽植了8万多亩地的林带,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每到秋季,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的金波湖波光粼粼,胡杨林相映成趣,如在画中。游览其中,谁能想到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
王端政说:“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苗已枝繁叶茂,它们在金塔的荒漠中成片成长,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极具观赏价值的胡杨林带。”
王端政没想到,30多年后,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会这么火。他说,当初栽树的时候,树苗和物资全靠人拉肩扛,那时没有房子住,他们搭个帐篷,铺上麦草,就睡在里面。
当时为防风固沙栽植的一棵棵胡杨树,如今已成为金塔县生态旅游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金塔县在城西、城南、城东3个片区完成以胡杨为主的人工造林6.61万亩,与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连片形成15万亩的人工胡杨林基地。至“十四五”末,金塔县胡杨林面积预计达20万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旅游融合发展。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能留给金塔一片美丽的胡杨林,我们这一代人就没白活。”王端政说。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防风治沙工作早已改变。“通过采取生物治沙、封育保护、工程治沙等多种治沙措施,结合防沙、治沙、用沙,开展应用新技术,引进国内外沙科技熟化成果,金塔县35%的移动沙丘得到了基本控制。”金塔县森林资源工作站副站长李永华介绍,现在治沙,在用好砾石埋压、栽插风墙、埋压草方格、泥抹沙丘等传统治沙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戈壁换土造林、滴灌生物治沙、梭梭水钻栽植、HDPE新型阻沙网沙障等多项治沙造林新技术,引进仿真灌木治沙、PLA生物袋固沙等试验项目,在白水泉建成试验基地,治沙效果较传统方式提高4倍以上,构建了荒漠化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使林木成活率达96%以上。
昔日戈壁滩,今日芳草地。金塔县30多年的嬗变与发展凝聚着金塔人民战风斗沙、战天斗地的历程和汗水。如今的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已是国家4A级景区。“以前特别羡慕家在旅游景区附近的人,他们出门就能见到风景,没想到现在我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金塔县金塔镇营泉村5组村民赵庚说。
“目前,景区已建成森林康养步道、露营区、拓展训练区、民宿等基础设施,集休闲度假、摄影创作、户外运动等为一体。”酒泉金塔胡杨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军介绍,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人工胡杨林景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成为继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后,河西走廊旅游发展的又一张名片。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范昊帆
酒泉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朱亚龙
- 2022-04-26酒泉:敦煌大地春和景明 阳关湿地群鸟翔集
- 2022-04-26生态环境改善 月牙泉水位上升
- 2022-04-26环兰高速绿化补植擦亮生态底色
- 2022-04-26全省首个美丽幸福河湖创建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