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天水:文明花开幸福城

22-04-26 17:06 来源:新天水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文明花开幸福城

  新天水记者 余碧波

  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更是一座城市亮丽的底色。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也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城市品牌。

  近日,中央文明办正式公布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提名城市测评结果,我市综合成绩名列全国第十三、全省第一,创甘肃省历史最好成绩,受到了省上的通报表扬。

  这一佳绩,实属不易,弥足珍贵;这一佳绩,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这一佳绩,催人奋进,再创辉煌!

  创城让城市发展更美好

  春暖花开,漫步天水街头,笔直宽阔、干净整洁的路面让人舒心;马路上车辆文明礼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公园广场绿意盎然,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与蓝天碧水相映成趣……走进天水,城乡展新颜,处处皆风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跃然眼前,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4月23日清晨6时许,家住秦州区正大花苑小区的刘雪静大妈和老伴,与往常一样走了不到5分钟便来到弘文园锻炼身体。这处与主街相通的开放式生态公园,内有花香铺径,行走间多了几分静谧。

  “我是个老天水人了,近几年天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城市变得更美了,市民的素质也越来越好了,这一切都得益于创城。”刘雪静说。

  我市从创建文明城市开始,创城脚步稳健,创城成果可观……2010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标兵”称号,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2017年4月正式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路,2018年2月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从2018年首轮进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到2021年取得全国十三、全省第一的甘肃省历史最好成绩,我市创建成效逐年提升,创城影响力持续扩大,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凝聚起蓬勃力量和持久精神动力。

  在许多市民看来,与前些年的“满目萧条”相比,如今的弘文园真是千差万别。昔日被围墙阻隔的神秘“兵工厂”,经过几年的改造,变成了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

  “听到我市创城取得这个骄人的成绩着实令人高兴,说实话,创城以来我市的变化确实很大,以前过马路时是人让车,如今是车主动让人。”家住秦州区共和巷的李静每天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她说以前过个马路作为大人她都有些担惊受怕,明明斑马线走了一半,但有些车辆不减速礼让行人,还和行人抢道,让人非常担心。如今,过斑马线时她很踏实,因为车辆会主动礼让行人。

  环卫工人张春花告诉记者,创城给她最直观的感受是市民的文明意识强多了。“以前在前面扫着,后面的垃圾又扔下了,还不敢说,一说就是吵架的事,感觉地永远扫不干净。这两年,市民的素质提高了,随地乱扔垃圾、乱丢烟头的少了,我们的工作也相对轻松了。听到创城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令人高兴,因为这里面也有我们的功劳。”

  “创城以来,通过各部门的共同治理,现在交通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最近,身边骑电动车戴头盔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很不理解,现在觉得戴头盔十分有必要。骑电动车时,我们身体没有任何防护,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头盔就能保护我们,是有必要强制佩戴的。希望‘一盔一带’活动能持续搞下去,让文明交通意识深入人心,全力营造安全、和谐、畅通的出行环境。”市民刘文丽说。

  “创城明显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小区里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在创城活动中,小区居民都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改善小区环境、创建文明社区的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创城助力加油。”市民赵旭东说。

  市民王浩告诉记者,是创城让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几年,街边街角的小公园越来越多,里面的小亭子、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出了家门口,走不了多远就能逛公园,在公园里跳跳舞、遛遛弯,很是惬意,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身体,别提多畅快了!

  ……

  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让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创城让市民更幸福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让群众满意,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终极目标。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奋斗目标,更是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利民惠民宗旨的具体行动。

  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普惠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硬指标、硬任务。

  2021年,围绕市民关注的短板弱项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建管并重,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主城区集中开展“城市牛皮癣”“城市蜘蛛网”“车辆乱停乱放”“路面破损”四个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秩序整治提升等12个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水电路网提升等市政设施项目有序推进;藉河、渭河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如期完成,建成26公里滨河景观带,工业博物馆、商贸城、大剧院、体育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宝兰高铁、有轨电车一期建成运营,天平高速、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建成通车;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顺利通水;建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8座,生活垃圾收集站130座,新增城区停车位6196个,完成智慧城市建设项目50个,城区公共场所无线免费上网实现全覆盖,城市颜值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13个乡镇2491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6648个自然村通硬化路,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乡宜居度和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我住的这个小区建成已经快20年了,没改造以前,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缺失、道路破损、绿化带杂草丛生、楼道堵塞、停车难……更让居民揪心的是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小区整体形象。”家住秦州区新华路的赵刚告诉记者,去年老旧小区改造,他们的小区大变样了。“小区院子硬化成了水泥路,楼道粉刷得洁白无瑕,零乱的管网线规范下埋,看着改造后的小区,心里真是敞亮。”

  “小街小巷的路也好了,以前一下雨,一脚踩下去,溅出一身泥。你看现在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很细致,不仅道路硬化了,配套设施到位了,而且墙面也美化了,邻里相处也和谐了,通过创城,政府确实给老百姓办了好多好事。”居住在仁和里的居民李建设深有感触地说。

  “人老了没事干,就喜欢四处转转,但上厕所成了我们的一大难题,以前找不到厕所,只能随地解决。你看现在,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厕所,而且修建得大气、美观,全面解决了市民如厕难问题。”在藉河风情线散步的市民赵平安说。

  ……

  通过扎实的文明创建活动,天水人心中形成了统一认识:创建文明城市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是聚集天水发展之力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的有效抓手。

  创城让文明新风扑面来

  创建为了谁,创建依靠谁?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创建靠民”,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老百姓的力量。

  “请戴好口罩,外出请扫描场所码……”4月24日下午,在秦州区七里墩一小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刘洁一边值守一边说。

  自3月中旬,我市出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受疫情影响较重的秦州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由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再次逆行而上,汇聚起强大的抗疫力量,刘洁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文明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文明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势必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千上万的“红马甲”志愿者就是点缀其中的耀眼红花。市四大组织领导、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每周五上街积极参与创城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注册志愿者24.8万人,组建志愿服务团体3783个。

  在创城活动中,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头顶烈日,志愿者都会认真捡拾路面垃圾、烟头,用小棍去掏掩藏在杂草丛中的纸屑、包装袋,认真清扫着每一处卫生死角。志愿活动不仅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广大市民树立人人保护环境的意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家住新华路的周东明是一名老党员,他主动找到社区申请加入社区志愿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文明城市创建出一份力。

  成为社区志愿者后,只要有活动,周东明就带上小铲子、多色自喷漆、扫帚等工具,穿梭于楼宇间,捡拾烟头、清理生活垃圾、铲掉新增的小广告、维护沿街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创城为人人,人人都是创城的受益者。我是一名老党员,从捡起一张纸屑、撕掉一个小广告开始,为创城贡献自己的力量!”周东明说。

  “自创城以来,虽然工作比以前忙了,但看到我们生活的城市越来越整洁、越来越美丽,我觉得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提名城市测评结果,对我们这些志愿者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行。”秦州区七里墩社区党委书记朱英说。

  “自当了志愿者后,我觉得和这个城市联系得更加紧密了,走到路上只要看到垃圾就会不由自主地捡起来,有了主人翁意识。”市农业局干部孙亚丽说。

  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24个、实践站2839个、实践基地213个、实践点118个、实践分站126个,实现了中心、所、站全覆盖并向城市社区、学校延伸拓展。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全市现场观摩活动,创新打造了一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打通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市深化拓展工作稳步推进。

  “去年在社区群看到说要报‘秦州大妈’这个公益性岗位,觉得自己在家也是闲着,能为创城出力我觉得很有意义。”秦州区中城街道“秦州大妈”志愿者刘红霞告诉记者,她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秦州大妈”志愿者招募初始便加入到了队伍之中,从围着家人三餐转的家庭妇女变成一名走上街头的“秦州大妈”志愿者,身份的转变让她觉得很自豪。

  十字路口,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都在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不论风雨、无论节假;社区志愿服务站,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共建,劝导占道经营,开展便民利民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变成了新风尚;城区的小学外,每逢上学放学时间,“护学岗”的家长们准时到位,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护学志愿者为孩子们筑起安全屏障;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多了、过马路闯红灯的人少了、城市顽疾“牛皮癣”少见了、大街小巷也更洁净了……天水这座古城发生的喜人变化,犹如一缕缕文明清风拂面而来。

  文明,是最亮的城市底色。在天水,文明根植于每个人心底,展现在日常之间,更融入城市的血脉里,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一个个音符汇成精彩的乐章。如今,文明的身影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公安干警、城管队员不计寒暑、顶风冒雨忠诚坚守,社区干部、楼门长逐处检查、逐户宣传细致尽责,环卫工人身披朝霞、穿梭劳作平凡常见,各行各业竭尽所能、添砖加瓦默默奉献……

  一场全民参与的创建攻坚战让这座古城生机勃勃:一双双勤劳的手,抹蓝了天空,擦绿了城市,绘出了如画美景;一双双坚定的脚,踏平了坎坷,跨越了崎岖,走出了一条和谐稳定的康庄大道。

  创建没有终点,文明永无止境。2022年是新一轮创城工作的攻坚之年,我市上下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城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盯“一流定位、精致城市、精细管理”的总体要求,以更加志在必得的信心、拼搏奋斗的姿态、精准细致的举措,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克服麻痹思想,一如既往加油鼓励、加足马力,再接再厉、续光增彩,为创建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高歌猛进、再创辉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