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巩固成果谋振兴 乘势而上谱新篇——定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原标题:巩固成果谋振兴 乘势而上谱新篇
——定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渭源县元古堆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定西市乡村振兴局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定西曾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深度贫困,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抚今追昔,沧桑巨变。84.24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110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市7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撕去“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小康的阳光,普照定西山河。
通渭县金银花节采摘大赛。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佰万
站在新的起点,定西市乘势而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乡村振兴的华章。
聚焦“新任务”健全机制促衔接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摘掉贫困帽子后,如何发展?
唯干唯实唯先,苦干实干巧干。定西找准了新的方向。
——固化组织领导机制,坚持四级书记抓巩固和市级干部联县包乡抓村责任制,组建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专班。坚持“军令状”制度,市委市政府与10名市级干部、28个市直行业部门、7个县区签订责任书,全市各级各部门层层靠实责任、传导压力,持续巩固“四级书记抓振兴”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全市合力促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
——固化督导调度机制,推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季调度、分管负责人月调度机制,多次召开市委调度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及时预警纠偏,推动工作落实。将巩固、拓展、衔接重点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范围,统筹行业部门力量多次开展督导检查和明察暗访,持续传导压力,促进任务落实。
——固化力量配置机制,按照“级别不降、人员不变”的原则,将市县扶贫部门整建重组为乡村振兴部门,在119个乡镇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形成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固化监督监测机制,围绕巩固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振兴三个方面明确17项监督重点,综合运用清单监督、科技监督、交叉监督等多种方式,创新拓宽渠道“听”、深入现场“看”、及时跟进“要”、寻根究底“问”、聚焦重点“盯”、触及灵魂“谈”、警示提醒“函”、跟踪问效“督”、全面深入“查”、用好监管“网”等“监督十法”,推动监管工作及时跟进、持续深化、取得实效。
——固化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制度,细化县、乡、村三个层面核查的33项考核内容,抽调12个市直行业部门业务骨干91名,分县区组建7个实地考核组,对县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进行考核,全面督促补齐工作短板。
定西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全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统筹建立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计划和项目库,全市共谋划各类项目2033个、投资总额85.29亿元。
持续强化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创新推行“1234”扶贫资产摸底登记程序,对2013年以来投入的各类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分年度、分行业、分类型建立工作台账,分层分类推进确权登记、完善监管体系,确保扶贫资产安全高效运行。
全市共有扶贫项目资产195.18亿元,已全部完成确权。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摸底,2021年,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发放小额信贷8.91亿元。
聚焦“守底线”强化监测精帮扶
黄灿灿的玉米、膘肥体壮的牛羊……如今安定区石峡湾乡石峡湾村董继军一家产业兴旺、其乐融融。美好的生活,是他们同贫困不懈斗争的结果。
2013年底,董继军因缺技术、增收困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列。
脱贫攻坚的春风吹来,董继军一家迎来发展的希望。2015年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还利用精准扶贫贷款,发展成为村里的养殖户。
2021年7月,大儿子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高昂的医药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在夫妻俩一筹莫展的时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政策打消了他们心中的忧虑。“娃娃看病花费都能报销,村里还及时将我们纳入了低保。”董继军说。
在政策的支持下,夫妻俩起早贪黑,里外兼顾,把自家的种养业搞得有声有色,种植16亩马铃薯、15亩玉米,养殖6头牛、47只羊……“我还续贷5万元的小额信贷,接下来要继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依托合作社带动,把日子越过越好。”董继军信心满满地说。
定西市坚持把“固成果、守底线”作为首要前提和优先保障,把追赶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总钥匙”,苦干实干,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区域性返贫的底线。
依靠塬上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漳县盐井镇立桥山村71岁的王勇强实现了稳定增收。
定西干旱地区群众喝上了洮河水。定西市乡村振兴局供图
“现在一年少说能收入3万多元。”王勇强掰着指头算,合作社打扫卫生,每月能挣2000元;二类低保,每月老两口享受756元保障;养牛分红和光伏分红,一年分别是800元和400元;还有地里的收成……
而且,这几年王勇强家里改了水冲厕所,出门就是硬化路,看病也有了保障。
通过健全完善“1+4”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建立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定期交换机制,定西市先后对全市所有行政村、所有农村人口开展常态化、地毯式、全覆盖“大排查”,强化监测人口识别纳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全过程管控,确保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定西市累计为1.34万户居民落实了产业帮扶政策,为1.27万户落实了就业帮扶政策,为0.88万户落实了教育资助政策,为0.52万户落实了医疗救助政策,为0.43万户发放小额信贷1.89亿元,将0.67万户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纳入监测的“三类户”帮扶全覆盖。
2022年,全市新识别监测人口229户1016人,累计监测人口1.92万户7.47万人,全部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聚焦“高标准”巩固成果提成色
春日里,衙下集镇洛家窑村村民马炳孝正在料理牛羊饲料。早上出售了两头牛,收入4万多元,他的脸上满是喜悦。
洛家窑村位于临洮县城西南部,因为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村内的耕地全部为山旱地。
曾几何时,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盼水等水。2007年,当临洮县水利技术人员来到洛家窑村建设人饮工程时,把几里外的泉水送进了山上的村民家中。
水至福来。洛家窑村焕发了生机,村民们扩大牛羊养殖规模,日子越过越红火。
洛家窑人饮工程水源为泉水。由于水源来水量逐年减小,无法满足全村用水需求。2016年,临洮县南部水厂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洛家窑村吃上了甘甜的洮河水。
为了提高山区供水稳定率,2020年临洮县开始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共改造洛家窑村村级供水管网940米。
目前,洛家窑村111户村民中养殖户达到了88户,仅马炳孝一家就养殖了14头牛和9只羊。
如今,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1%以上。
午后,早春的阳光洒在海拔2400米的渭源县元古堆村。
敬老院里,老人们晒着太阳,享受着午后的静谧;
学校里,孩子们专心学习,琅琅的读书声充满小山村;
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院落干净整洁,村民个个精神抖擞……
2012年,元古堆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465.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3%。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看望慰问干部群众,鼓励大家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苦瘠已久的元古堆村,迎来希望的春天。
“柏油路通到门口,自来水通到家里,新房子盖起来了,还每年给我们分红……日子越过越好!”82岁的朱桂英老人,每每说起这些年的变化,感慨万分。
元古堆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巩固成果提成色,定西市各行业部门分类优化帮扶政策:
安全饮水方面,投资8016万元实施的8项农村水源保障工程已全部完工,有效解决季节性和临时性供水不稳定问题;
“控辍保学”方面,坚持“周报”制度,落实各类学生助学资金4.24亿元,全市义务教育适龄学生无失学辍学;
住房安全方面,建立农村房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2395户抗震农房、新增382户非居住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
基本医疗方面,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配备合格村医,“三类户”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脱贫人口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0.86%;
兜底保障方面,将4026名脱贫户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方面,整合各类资金1.8亿元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57个,加强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1.7万户搬迁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聚焦“兴产业”夯实基础稳增收
春分十里、山川萌动。
位于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的种植基地里,一座座培育马铃薯种薯的日光温室大棚春意盎然。
“我去年工作了6个月,挣了1万多元,今年准备干满12个月!”务工村民张美艳信心满满。
洋芋花开赛牡丹,黄土地里产业兴。
目前,全市种薯生产企业达到31家,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原原种10亿粒以上,脱毒种薯销往四川、贵州、河北等10多个省区,出口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等国家。
富民产业,在陇原大地遍地开花。
安定区把马铃薯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转型的优势主导产业,致力构建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0年,全区马铃薯面积达到8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60万吨,总产值达到38亿元,人均马铃薯产业收入达到2580元。
通渭县2013年首次引进金银花,试验种植220亩。如今,已分区域打造了总面积达12万亩的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园区。全县参与种植金银花农户4.1万户18.5万人,户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
陇西县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打造“中国药都”为核心,全面推动全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年产量达到10万吨,年种植产值达到19.25亿元,年加工产值达到60.49亿元。
渭源县集合当地良好的种薯、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蔬菜、花卉、光伏、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83.6万吨,年产药材9.1万吨。
临洮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使蔬菜棚变成农民的“聚宝盆”。目前,全县蔬菜面积达到27.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833亩、塑料大棚6.3万亩,主产区农民的蔬菜种植收入占到了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漳县围绕漳河龙川河经济带构建特色产业带,重点打造漳河龙川河流域菌菜片区。2021年至2022年,1.47万亩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9亿斤,实现产值约6.7亿元。
岷县中药材、畜牧养殖、特色牧草等优势产业形成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2021年,全县中药材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约52.6亿元。
通过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推广“551”产业发展模式,定西市坚持不懈构建“牛羊薯药果菜种”和金银花、百合、食用菌、小杂粮等“7+X”特色产业体系,马铃薯、中医药、牧草三大特色产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聚焦“促拓展”深化协作聚合力
四月,定西市安定区城区东山上,云杉、油松、刺槐、河北杨整整齐齐地耸立其间,山坡间涌动着浓浓绿意。
自去年青岛市与定西市协作以来,两地携手实施“青岛生态林”建设工程,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到东西部协作过程中。
4月20日,随着定西市2022年第二批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的举行,作为今年青岛市与定西市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之一的甘肃天成兴渭药业有限公司渭源县精制饮片加工项目奠基开工。
定西市旱作农业示范园农机作业现场。安定区委宣传部供图
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亿元左右,可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带动近1000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青岛市与定西市围绕资金支持、产业合作、企业引进、人才交流、劳务对接等工作重点持续加强协作。
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
2021年,青岛市财政投入帮扶资金4.56亿元、捐赠资金物资折款0.54亿元,实施了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各类帮扶项目240个。大力实施“百村振兴计划”,投入资金1.04亿元建设25个示范村,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发展质量。
山遥水远情相系,肝胆相照手足亲。定西市坚持完善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千企兴千村”等机制,突破政府主导的协作框架,建立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关系。
——续写“福定”友好城市新篇章。持续深化拓展产业、劳务、招商、经贸、消费等领域的合作。福州市社会力量捐资捐物1380.5万元,帮助销售定西农产品6029万元,在福州市成立定西海峡西部农特品鉴馆,向福州输转农村劳动力296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087人。
——提升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新成效。加强与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能源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进出口银行、新兴际华集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7家中央单位的对接联系,7家中央单位直接投入资金6435.4万元、实施项目89个,帮助引进资金31632.2万元、实施项目54个;培训干部人才7820人,帮助销售农产品3378万元。
——优化驻村帮扶新布局。成立定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优化调整帮扶力量,对42个省直帮扶单位、36名市级干部、129个市直帮扶单位、758个县区帮扶单位全部确定了帮扶村,对1101个脱贫村选派驻村帮扶干部3316名。持续强化驻村帮扶干部业务培训,市县共举办培训班23期,实现新任职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培训全覆盖。
聚焦“抓示范”久久为功谱新篇
“这两年,村里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完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打经营起农家乐,漳县大草滩镇新联村杜海梅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草滩镇新联村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遮阳山下,漳河支流穿村而过,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夏日的定西东湖公园。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牛小栋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借助各类帮扶政策和项目资金,新联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示范村。“村子定会越来越好!”杜海梅信心满满。
打造宜居乡村,让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定西市坚持把实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1年统筹投入各类资金7.44亿元、全面创建22个省级示范村。
2022年,统筹各类资金13.1亿元,支持渭源县今年新创建发展类村庄33个、5个示范镇新创建发展类村庄41个,梯次推进整县、整乡镇、整村先行先试,打造一批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先行示范村。
走进渭源县麻家集镇,宽阔平坦的村道,花草点缀的院落,笑语回荡的广场,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宜居宜业的幸福图景。
近年来,当地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示范带动、逐项突破、逐年推进的工作规划,打造形成了“两带三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带,带动全镇88个自然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新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安定区委宣传部供图
“硬化路通到家门口,家门口就是小广场,青山绿水、环境舒适,家里老人又从镇里搬回村里了!”村民赵兴禧笑着说。
近年来,定西市在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的基础上,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粪污秸秆循环利用等各项工作任务。
2019年以来,累计改建新建卫生户用厕所18.7万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39.4%,行政村卫生公厕覆盖率达到100%;创建清洁村庄1807个,119个乡镇垃圾处理站、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了100%,乡镇、行政村实现保洁队伍组建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中,定西市将深入实施“转变作风、追赶进位”工程,全力谱写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陇中大地朝气蓬勃、风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