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定位一流目标 打造精致城市——2021年天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22-04-24 14:41 来源:天水文明 编辑:赵满同

羲皇故里——天水

历史悠久

文化璀璨

先贤圣哲在这里肇始中华民族远古文明

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种

  如今,借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数百万天水人民再次出发,汇聚缔造文明的强大合力,续写文明创建的崭新篇章,努力让天水焕发出新时代更加迷人的光彩。

图片

  天水市从创建文明城市开始,创城脚步稳健,创城答卷精彩可期……2010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标兵”称号,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2017年4月正式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路,2018年2月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从2018年首轮进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到2021年取得全国十三、全省第一的甘肃省历史最好成绩,天水市创建成效逐年提升,创城影响力持续扩大,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凝聚起蓬勃文明力量和持久精神动力。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首战之年。天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一流定位”“精致城市”“精细管理”理念,补短板,强弱项,攻难点,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着力筑牢文明风尚的“筋”与“骨”、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灵”与“魂”,实现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的持续升级。

图片

  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强化创建工作保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发展环境、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的综合考量,唯有建立持久有效、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持续推动工作,巩固创建成果。

  随着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开始,市委、市政府适时对市创城指挥部及所属工作机构进行调整,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的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设立了创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督导组、综合协调组、督查组、材料档案组、测评组、宣传报道组等6个专项工作组和8个督查专责组。根据工作需要,先后组织召开创城动员会、推进会、业务培训会等专项会议,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和当年工作方案,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清单》,建立健全了督查督导、考评奖惩、工作通报、群众监督、志愿服务和宣传教育等制度机制,为创城工作提供了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

  为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效,市创城办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市领导调研督导与部门联合督查、暗访评估与随机抽查、模拟测评与常态检查相结合等方式,积极落实日报告、周汇报、周评比、月通报制度,建立“红黑榜”,聘任创城义务监督员,设计制作“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挂牌销号,确保创城工作顺利推进、持续见效。

图片

  坚持基础先行,逐步补齐城乡建设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普惠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硬指标、硬任务。

  2021年,围绕市民关注的短板弱项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建管并重,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主城区集中开展“城市牛皮癣”“城市蜘蛛网”“车辆乱停乱放”“路面破损”四个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秩序整治提升等12个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水电路网提升等市政设施项目有序推进;藉河、渭河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如期完成,建成26公里滨河景观带,工业博物馆、商贸城、大剧院、体育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宝兰高铁、有轨电车一期建成运营,天平高速、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建成通车;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顺利通水;建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8座,生活垃圾收集站130座,新增城区停车位6196个,完成智慧城市建设项目50个,城区公共场所无线免费上网实现全覆盖,城市“颜值”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13个乡镇2491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6648个自然村通硬化路,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乡宜居度和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图片

  突出示范引领,持续深化五大创建活动

  注重文明细胞创建,制定出台《天水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创建工作整体提升、遍地开花。

  坚持对标对表、常态长效,持续加强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组织开展省级各类文明单位复查和第二十四批市级文明单位评选表彰活动,指导各级文明单位在常规化创建中不断有新作为。目前已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2个,全国文明乡镇2个,全国文明村7个,全国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单位108个,省级文明乡镇34个,省级文明村61个,省级文明社区24个;市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545个。清水县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第七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武山县分别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

  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戏曲进校园”“书法进校园”等教育实践活动,举办“童心向党·礼赞百年”新时代天水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现有市级及以上文明校园192所,其中全国文明校园4所,省级文明校园55所,市级文明校园133所;推评“新时代天水好少年”85名,其中“新时代天水好少年”74名,“新时代甘肃好少年”11名;依托国家级、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17所,为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片

  注重深化拓展,有效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文明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势必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千上万的“红马甲”志愿者就是点缀其中的耀眼红花。市四大组织领导、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周“五”上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注册志愿者24.8万人,组建志愿服务团体3783个。

  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紧扣“14536”工作总要求,围绕“五大重点任务”,健全机制,挖掘优势,培植特色,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服务全市“三新一高”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24个、实践站2839个、实践基地213个、实践点118个、实践分站126个,实现了中心、所、站全覆盖并向城市社区、学校延伸拓展。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全市现场观摩活动,创新打造了一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有力打通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市深化拓展工作稳步推进。

图片

  去年8月,天水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街包巷包小区”责任制落实暨志愿服务活动,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各级各部门以创城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强化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广泛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康、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在职党员先锋行”“秦州大妈”等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打造了“天水师范学院星辰阳光助残”“爱心助考·为梦护航”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形成了涵盖交通劝导、环境卫生、医疗救助、乡村振兴、科技文化、疫情防控等各领域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一群群“小红帽”“红马甲”或参与卫生保洁,或走访宣传,或劝导交通,满城飞舞的“志愿红”已成为天水大街小巷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图片

  广泛宣传引导,不断扩大创城工作影响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天水市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创城工作的有效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征集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持续放大宣传效应,倡导全社会参与文明创建,使创城工作不断深入人心。

  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深入实施“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加大“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的刊播力度和覆盖面,在创城主城区建设100余处造型美观、主题鲜明的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打造了一批主题宣传教育示范街、主题广场、主题公园和好人一条街、好少年桥。在公共文化场所设制先进模范事迹展板286处,拍摄道德模范微电影《初心》,编印发放《创城宣传手册》《文明市民手册》等宣传资料10万余份,深入推进“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劝导、文明上网”六大文明行动,举办“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文明天水、爱卫同行”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天水好人”系列推荐评选活动,选树天水好人91人、甘肃好人7人、中国好人2人,市级文明家庭27户,1人入选甘肃省第三届“我为文明家庭拍张照”获奖作品,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1.2万余户。

  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进程,制订颁布了《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指导全市249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培育打造了郭川镇赵那村、皂郊镇王家店村、洛门镇石岭村等一批移风易俗示范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天水市将继续坚持创建为民宗旨,保持成绩“归零”的清醒,坚定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拿出决战决胜的勇气和行动,加压鼓劲、奋力拼搏,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