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敦煌舞从壁画中走出来
高金荣想把生命的余热留在舞蹈课堂上
高金荣示范动作
千年前,敦煌壁画播下美的种子;千年后,有人穷尽一生将美传播。
舞姿纤细秀丽,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透出秀丽端庄、清逸脱俗的气质,仿若壁画上的仙女款款走出。这就是敦煌舞——从敦煌壁画上走出来的舞蹈。
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将一生的心血献于伟大的舞蹈事业;她,与敦煌结缘,“解密”敦煌,开创了新的舞蹈流派——敦煌舞;她,让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走出洞窟,让飞天、金刚活起来,研究敦煌壁画舞姿并创建了敦煌舞教材;她,就是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创始人、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高金荣。
1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足矣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足矣!”这是 1988年时任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给高金荣的总结。这句话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195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的高金荣,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辞别了京城年迈的双亲,去宁夏文工团当了一名普通演员。1954年冬天,年仅20岁的她只身来到甘肃,担任了4年演员和教员之后,开始从事舞蹈教学工作。正是在甘肃工作的原因,以及看到《丝路花雨》的演出成功,她萌发了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的想法。之后,高金荣立志开创一门敦煌舞蹈课程,千万尊彩塑和无数幅壁画就是她的课本。她把这凝冻着的舞姿活起来,把不连贯的舞蹈音符重新联结,谱写出美妙的旋律。她根据从敦煌石窟得来的灵感,多少年来,勤勤恳恳、锲而不舍,终于在创新方面开辟出一条阳关大道。从此,她将敦煌舞的研究和探索作为她一生的追求,开创了敦煌舞流派,成绩斐然。
如今,敦煌舞的“密码”已经被打开,敦煌舞美而不媚,端庄、秀丽的舞蹈风格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喜爱,敦煌舞得以传承和广泛传播。同时,敦煌舞成为甘肃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也在中国舞蹈史上散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和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2
舞从敦煌来
时间回到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舞剧《丝路花雨》问世,把一种源自敦煌壁画上的舞姿带到了观众眼前。这么好的剧,一晃而过,那就是昙花一现。“我就想我是搞教学的,本身就是从事舞蹈的,我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做这样一项让壁画能够走上课堂的尝试,既能传承敦煌文化,又能够培养人才。有了教材才能培养人才,有了人才才能有作品,教材、人才、剧目三者都具备,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舞蹈品种或流派。”看完《丝路花雨》,高金荣大受启发。
那年9月,兼任甘肃省舞协主席的高金荣带着舞蹈、音乐老师一起去了敦煌。她沿着斑斓多彩的艺术画廊漫步时,那一尊尊端庄的神像,一组组飘逸的仙女,一个个动人的场面,纷纷呈现在眼前;天宫庆典、燃烛朝圣、神剑飞舞、弹起琵琶……她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高金荣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敦煌之行,让她的一生与敦煌结缘,也打开了她的精彩人生。
在浩瀚的壁画世界里,高金荣带着一把长长的手电筒,与一位讲解老师一起,寻找与舞蹈有关的元素。当时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扩建为敦煌研究院)的同志和常书鸿特意给了她102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室(后改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业内称舞研所)吴曼英老师的手绘原稿。高金荣和学校的阿荣老师照着原稿,一张一张地拓下来。回到学校,高金荣将102张舞姿图挂满了办公室,时时刻刻琢磨。“常先生给我的这些线描图,是我创建敦煌舞教学体系的艺术源泉。”高金荣说。
3
复活千年古舞
短短一年时间,高金荣先后5次进入莫高窟,带着莫高窟400多把洞窟的钥匙,一个窟一个窟地研究。在黑暗的石窟内,她打着手电,点着蜡烛,临摹了200多个壁画舞姿,研读有关史学、艺术资料十几万字,作了十余万字的笔记。
研究了这些静止的、“死”的资料,她所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让它们合乎规律地动起来。它不像民间舞、戏曲舞蹈有现成的动作可供选择。她知道,首先要寻找出由静到动,起承转合的动作规律,进而体现敦煌舞的独具风格的特色。从敦煌回来之后,她又来到古凉州武威,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当地民间的“西凉舞”。她广泛吸收了西域传统文化中历史、宗教、艺术的精华,并参照汉族和亚洲佛教国家的舞蹈,吸取了中原、新疆、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舞蹈元素,成为活的素材。在日复一日地寻找和探索中,高金荣还发现了更多线描图中没有的舞姿,这些动作经过她的研究,都转化成了日后敦煌舞基本的动作。
1980年末,高金荣编写的《敦煌舞教学大纲》出炉。当年她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甘肃省艺校招收了第一批“敦煌舞班”的学生。
终于,在一边教学一边研究琢磨中,高金荣眼前壁画上的仙女活了起来,依照典雅、古朴的旋律,扭胯、屈膝、伸臂、投足,在鼓奏钟鸣声中翩翩起舞……在高金荣的摸索中,敦煌舞韵味的“密码”被逐渐解开:眼神表情丰富,手形多姿秀丽,手臂柔曼多弯;赤足,脚的基本形状为勾、翘、歪;体态基本下沉,出胯冲身形成三道弯,再配合长绸、腰鼓、琵琶等道具进行表现。
1981年,高金荣带着学生远赴敦煌,为研究敦煌文化艺术的专家表演了几段舞蹈训练课程。专家们一锤定音:“这就是敦煌舞。”
经过近两年的系统训练之后,舞蹈专业学生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敦煌舞的呼吸、眼神及动作韵律,形声兼备,风格鲜明,技巧成熟。敦煌舞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应用已初见成效,基本建立了敦煌舞的教学体系。1982年8月10日,新华社向全国报道:甘肃省艺术学校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科学艺术研究成果,成功复活了千年古舞。
1986年,高金荣带领“敦煌舞班”首届学生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的首场演出一炮走红。在北京她带领师生应邀将自己的《敦煌舞基本动作训练》和组舞《敦煌梦幻》,献给了京、津两地的两万多名观众,16场公演引起了敦煌舞蹈的热流,惊动了春花灼灼的京华。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艺界专家、学者观看了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4
生命不息 事业不止
高金荣说,敦煌舞这个名称,不是谁特意起的,随着教学、演出的深入,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个舞蹈流派和教学体系。同时,它被中外艺术家誉为敦煌舞的复苏和“敦煌学派的中国古典舞”。
2011年,甘肃省艺术学校并入兰州文理学院。为了传承发展敦煌舞,兰州文理学院专门成立了敦煌舞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将敦煌舞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来发展。
今年87岁高龄的高金荣,依然神采奕奕。“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我只想把生命的余热,尽力留在舞蹈课堂上,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也让更多的孩子学习敦煌舞,领悟敦煌文化那种包容万物却不失自我的精神。”每周两到三天,她都要来到兰州文理学院,向青年舞蹈教师传授敦煌舞的“秘诀”,亲自给中专班和本科班的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因为腿疼的原因,她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进行腿脚的示范。尽管如此,只要高金荣老师出现在课堂上,教室门口就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甚至还有一些老师慕名而来学习。师生们的一次吸气,一个提胯,一个扭动……这些动作或律动稍有不妥,她都会敏锐地发现,并一丝不苟地纠正和指导,直至完美。她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教学品行,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如今,在高金荣老师的坚持下,敦煌舞流派已桃李满天下,而耄耋之年的她对敦煌舞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现在的高金荣,正致力于敦煌舞剧目的创新,为敦煌舞找到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情系半生,步步生莲;六十载芳华岁月,教学相长;传承有序,一甲子潜心钻研!生命不息,事业不止;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人物档案
姓名:高金荣
年龄:87岁
职业:舞蹈教育家
职务: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西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等。曾任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特聘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等。出版专著、论文多篇,创作敦煌舞教学剧目多种。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2022-04-20甘肃张掖:发展设施农业 打造增收“新引擎”
- 2022-04-20甘肃酒泉:新能源产业尽揽“风光”
- 2022-04-20甘肃酒泉:祁连白雪映绿野
- 2022-04-20总投资427亿!甘肃漳县2022年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