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红古区立足实际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

22-04-20 08:4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接力守护“两河”流域生态安澜

  红古区立足实际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

  四月的西北大地,春色正浓。在葱茏的绿意中,红古区湟水河大通河交汇处几台大型机械正在忙碌地施工之中。正在进行的是湟水河大通河交汇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一期工程。该项目建设作为生态修复治理和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举措,旨在全面推进红古区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

  4月18日一早,如同往常一样,红古区海石湾镇海石湾村河长张忠华在负责管理的河岸区域进行巡查。在湟水河畔长大的他,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天早晚都到河边转一转,看一看,并随手捡起遗落的垃圾,已成了张忠华的习惯。

  2021年,张忠华被聘任为湟水河海石村段的河长,从过去的义务护河到现在的责任守河,变得是身份,不变的是张忠华对家门前的这条河难以割舍的情感。“我自小从这儿长大的,天天下来看看,有垃圾就及时清理掉,干净了看着也舒服点,让老百姓有一个好的环境。”张忠华对记者说道。

  人民河人民管,管好河为人民。2017年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红古区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长制工作目标,分工有责,目标明确,接力守护湟水河生态安澜。

  春播春灌关键期,镇级河长郭全胜放心不下辖域内堤岸护坡。每天上班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附近的河岸边看一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传“河长APP”手机终端。“我们在巡查的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上传到APP平台,后台工作人员能及时看到问题,及时派清理人员过来清理,督促巡河工作落到实处。”郭全胜告诉记者。

  三级117名河长让绵延62公里的湟水流域有了管家,有了责任人。他们清理掉的不仅仅是湟水河畔的垃圾杂物,也给沿线人民营造出一条水清长流的幸福河。为了让河长制工作更有积极性,红古区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河长制工作月评比活动,有效推动了全区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

  用智慧和科技管理,让河洪道更美丽。红古区积极推进智慧河洪道建设,在重点河洪道敏感区域安装监控设施,精准掌握河洪道动态,确保汛期行洪安全。探索推行河道治理新模式,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志愿者”联动机制,实现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的有机衔接,推动了“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开展全域监管巡查,启用无人机对全区63条河洪道进行不定期无缝隙巡查,有效管控了河道采砂、弃渣、违建等水事违法行为。

  同时,立足红古实际,加大区域联防联控力度,与青海民和、临夏永靖和永登等周边县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重点强化对辖区13座已建在建水电站、12家重点涉水企业的联合管控力度,并定期对湟水河、大通河流域四个断面水质进行检测,湟水河、大通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

  守河有责,管河有方。从“见河长”到“见行动”;从河长“有名”到“有实”;从“综合管理”到“立体科技”等管控手段,湟水河流域的治理上实现了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转变。红古区副区长刘文序告诉记者,下一步,红古区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两河”(大通河 湟水河)流域生态建设,健全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切实提升兰西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决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世才 颜娜 通讯员 肖占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