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楼赋
兰州黄河楼赋
马同儒
斯楼以黄河而名,起于癸巳季春。历七载而举世,踞于南岸之滨。与始祖园相望,毗邻老街辰昏。矗立百米云头,泼黛疑是紫云。裙房两层相托,明七暗六为身。斗拱梁柱相谐,窗扉卷帘垂新。庄重宏伟汉风,典雅雍容唐根。淡泊煮茗薰香,书画金石高论。东塔飞天琵琶,西塔鼓角相闻。一楼之内,乾坤纳福;一室之内,万物纳音。一寸之间,河川有象;一步之间,江湖有心。一人之中,山水为逢;一世之中,天下为任。倚兰山兮,筋骨炼强,安得擎锏守四方。跨千川兮,血气方刚,历经风雨话苍桑。踩巨浪兮,大水汪茫,势若腾蛟挽大洋。
自汉屯兵,号名皋兰;通达西域,固若金汤。边城楼台,唯见晓月;天涯静处,羁旅匆忙。直至大唐,塔楼津岸;飞檐斗拱,竞天朔方。边塞风化,旅望点题;戍旌高旨,遐踪行囊。于是参军高适“金城北楼”相吟,亦有参军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云:“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①宋元明清兮,方拟通邑迟留。夕阳斜照兮,河旁伴老诸侯。兹此举觞兮,觅句尽写离愁。重敲羯鼓兮,宛若羌笛听楼。时空拂尘兮,阡陌换了新畴。群山选俊,桑田犹繁。烛影摇红,偃月欲圆。青鸟飞来,红霞落滩。衷曲绕梁,丝弹未闲。于是黄河之子,今赋《登兰州黄河楼》云:“长河接漏天,隔岸宿飞烟。极目花分色,东风派雁还。”②一阳来复,芬馥清风以为兰。仓廪盈实,百物阜胜而为山。百花齐放,茂实英声是谓园。
看起居于九层之垒高,持平铺于千里之素练;听巍巍于祁连之响松,照煜煜于昆仑之长庚。布崔嵬于东西之关锁,奉踞守于南北之扼要;派领略于四围之营堡,念贯穿于两栖之征声。数欧亚于骆铃之结队,抵丝路于辟疆之楼兰;报兴隆于龙吟之昌盛,守贺兰于虎啸之藩屏。唱宛然于花儿之云亭,传仙游于莲花之山秀;赞端庄于少年之乔岳,望鹰搏于浩瀚之沙鸣。以仁寿而白凤,于天斧而沙宫。以百合而居家,于玫瑰而钟情。大话西游,慢道西天。翻转水车,昼夜不眠。母爱无疆,饱霜有年。以白塔而领客,于铁桥而独钟。以五泉而喷发,于兰山而葱茏。以高峻而参微,于明珠而颂风。
水风山影兮欲雨,云动绿波兮翻花;争如摇浪兮拍岸,初试宿雪兮船收。悬转雷鸣兮氤氲,周环烟浮兮田亩;四野高脉兮应瑞,八方黛耜兮青牛。明宵有程兮,牵念这边光景热;渚洲蒿莱兮,只为鸭鹅满滩头。垅耕丰穰兮,十里八乡桃花雨;轻瞧波澜兮,九紫十赤滔水流。③泥土涅槃兮,八千年陶罐沉醉;转袖催人兮,百十里滨河回眸。深造学府兮,廿万学子人似玉;探漠幽处兮,一座航城送飞舟。逐春幽居兮,桅楼照应文溯阁;忽开洞天兮,斯文有主度春秋。
夫凭高凌波,八极眸远,万物难量。依楼旖旎,桂月光皎,风采明堂。噫!有缘相遇,人伫立,共携赏,好风光。金黄一水与碧蓝九天同映,四通大桥并千垠彩虹竞胜,岂不洋洋乎!
注释:
①高适《金城北楼》:“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全唐诗》卷214-46.)五凉: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主要活动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地区,后借指甘肃一带。
②漏天:漏天:比喻多雨,如漏天。引宋轼《广州蒲涧寺》:“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 花分色:春天百花开。引李世民《月晦》:“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
③九紫十赤:这里指黄河的颜色如足金。借用黄金有“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的分法。十赤,即足金。
(《兰州黄河楼赋》发表于2021年6月21日《兰州日报》)
《兰州黄河楼赋》解析
孙华嵘
读到了马同儒先生创作的《兰州黄河楼赋》一文,经《兰州日报》发表后,人民资讯、凤凰网、中国甘肃网等媒体进行了转载,读后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其严谨的行文结构,精妙的语言特色,行文语气的跌宕起伏,涵盖当地人文历史和地理形胜等信息量之大之广,以及韵文的准确把握,让人望而兴叹!其赋作整体段落阐述充分,内容紧凑,条理清晰,既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和特点,较好地达到了辞赋作品的“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作用,使描写兰州黄河楼的句子,从精致探微,到宏观把握,都是斟酌再三而得,尤其是通过描写事物场景所反映出的哲学思想,把兰州黄河楼所表现的人文气象,达到人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合起来,从而启迪人生观念,并传达了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美好向往。纵观赋作全文,可以说娓娓道来,把人们的记忆从远古带到了现今的生活中,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可以这么说,《兰州黄河楼赋》的问世,开启了辞赋体裁创作的新视野和新开端。可以不难想象,此作对辞赋的创作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是马同儒先生的赋作令人震撼之处和向往之处之所在。
一、精妙的联想,是言若志。该赋的开句,作者直接进入咏兰州黄河楼的命题,介绍了“斯楼以黄河而名”,起建于何时,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然而在作者的笔下,此楼不是一般人们想象的红楼碧瓦,雕梁画柱,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矗立百米云头,泼黛疑是紫云”,又有如何呢?“庄重宏伟汉风,典雅雍容唐根”。“泼黛”:墨绿色,这里泛指黑色。其词出自于“群峰郁初霁,泼黛若鬟沐。”([唐]顾况:《华山西岗游赠隐玄叟》)“紫云”:古以为祥瑞之兆。其词出自于“紫云澒洞千柱浮。”([宋] 范成大:《玉华楼夜醮》)因为兰州黄河楼始建于中唐,重建延袭汉唐风格,亦是名至实归。作者在赋中介绍她的特征和面貌时,并没有纠缠于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因为楼再大,不如住宅高层;面积再阔,不可与贸易大厦相佐。既如此,看到作者独具匠心的从富有哲理的警句中展开说事,如“一楼之内,乾坤纳福;一室之内,万物纳音。一寸之间,河川有象;一步之间,江湖有心。一人之中,山水为逢;一世之中,天下为任”。这样就不是仅仅写一座楼了,而是联想到了人们对黄河楼文化生活的希企。从内涵上来讲,较好地诠释了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厚重;从外延上来讲,更进一步地说明了黄河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博物馆。这正是耕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装扮得自觉,才使“体物乃立赋之体,写志乃达赋之旨”,([清]林纾:《春觉斋论文》)才使作品上升到了一个高度的缘由。品读之时,让人通悟的是首段赋予了“黄河楼”以灵魂和使命,犹如战士严阵以待接受任务一样。作者基于对“黄河楼”像“擎锏雕塑”的联想,分别以“兰山”、“大川”、“河流”相托,以拟人的手法分别说事:“倚兰山兮,筋骨炼强,安得擎锏守四方”,以战士般的刚毅,朝夕驻守在河旁,担负起镇守一方的重任;“跨千川兮,血气方刚,历经风雨话苍桑”,越过千里河岸,看遍“雨露结稻浪,花蜂酿琼浆”的繁荣景象;“踩巨浪兮,大水汪茫,势若腾蛟挽大洋”,乘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的气概,一马当先,勇于潮流。其对“兰山”、“千川”、“巨浪”的理解,与其说是对“兰州黄河楼”的要求,更不如说是对陇原儿女的殷切期望,坚定毅志,走出区域,与大洋外界接触,与时代同流。整体而讲,其赋作形成大合大收的笔调,采取比拟、衬托、借喻等写作手法,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人“闻其言而壮之”,([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繁博的形胜,是文如诗。兰州是古城,在西汉初年就命名为“金城”,是中原通达西域的中枢要地,从历朝历代之“旅望点题”、“戍旌高旨(高空)”,到“河旁伴老诸侯”等等,从而伴随着时空所遗留下来的古迹,以及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可谓灿若星辰,妇孺皆知。正如此,浓墨形胜,必不可少。形胜是诗词歌赋创作中常见的手法,作者以兰州作为“带河山之险”、“居关口之喉”之地,正应了古人所讲的“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荀子·强国》)一样,从而体现了兰州文化的厚重。《兰州黄河楼赋》,采用大量的排比和对偶的句子,诸如“庄重宏伟汉风,典雅雍容唐根”、“看起居于九层之垒高,持平铺于千里之素练;听巍巍于祁连之响松,照煜煜于昆仑之长庚”、“青鸟飞来,红霞落滩”等等,从形式化的语言中跳出来,把浩瀚的典故化开,变成通俗易懂的话句,较好地达到了 “诗为赋心,赋为诗体”的作用。([清]刘熙载:《艺概·赋概》)此作一个最大特点是没有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也没有被看到的某一处所困,而是趋于深层次的文化挖掘。通过对他的整个赋作通览对照,需要解释的话句较多,这里重点介绍诸如对“一人之中,山水为逢”的理解,它不仅仅像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所说的人对人多点包容那样局限,更多的是指出了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心境营造出属于自己“山水”的问题,想必每个人有着自己的领悟; 还有“一世之中,天下为任”的问题,关于对“天下”的理解,除了广义上具有“天下为任,闻道而安”的济世思想外,至少它还有狭义上的“苍生”“黎民”和“个体”等涵义,具体到每个人来说,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即在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中,就赋予了“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不同使命和任务。同时,超常提出了“一阳来复,芬馥清风以为兰。仓廪盈实,百物阜胜而为山。百花齐放,茂实英声是谓园”的哲学命题,其思辨能力无不跃然于纸上。如在“兰”、“山”、“园”的说理上,更多赋予了人们对艺术现实的感悟,诸如对“山”字的理解,它不在高,而在于一个“阜”字(富裕),让人转换思维方式,更加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同时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面对人们在精神生活的需求上,尤其是面对已经变化了的世界,为升华人们的思想境界,提供了它山之石的作用。
三、深情的怀乡,是说似诉。讴歌祖国,歌颂家乡是永恒的话题,作者以满腔的热忱,充满着对家乡的热爱。在他的词学专著《三上词话.词谱》卷中,在反映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大量词作上,便能看到端倪。辞赋不是诗词,但近于诗词,对于声调有相当高的要求,既要押韵符合规范,又有体现阴阳顿挫。但凡朗朗上口的作品,音韵不时不在。基于作者长期对古音的研究,在创作辞赋作品中,仍然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唐代边塞诗人参军岑参在《题金城临河驿楼》中,留下了描写兰州白塔山下临河驿楼的诗句:“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时隔一千三百多年的今天,马同儒先生又为黄河楼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即《五绝.登兰州黄河楼》:“长河接漏天,隔岸宿飞烟。极目花分色,东风派雁还。”穿越时空,传承千古,今古对照,令人无限感慨。说到这里,毫不夸张地说,他不愧为军旅“黄河之子”,同时在赋作中,应用所学,以无与伦比的笔调,描写了家乡的富饶和美丽,如“以仁寿而白凤,于天斧而沙宫。以百合而居家,于玫瑰而钟情。”、“明宵有程兮,牵念这边光景热;渚洲蒿莱兮,只为鸭鹅满滩头。垅耕丰穰兮,十里八乡桃花雨;轻瞧波澜兮,九紫十赤滔水流。泥土涅槃兮,八千年陶罐沉醉;转袖催人兮,百十里滨河回眸”等等。同时,这些话句,既是文,又是诗;既工整,又对仗;既平仄,又押韵;既凝炼,又通俗,达到了出一力而倍三的效果,证明了古人所讲并非妄言,即“文贵简。”([清]刘大櫆《论文偶记》)尤其让人信心百倍的句子,诸如“逐春幽居兮,桅楼照应文溯阁;忽开洞天兮,斯文有主度春秋。”既是对古人遗产的珍惜和褒奖,也是激励人们自信力量的来源。大美的文章如山川,既葱茏,又起伏,蕴藏着无限的张力和神韵。《兰州黄河楼赋》结句,“凭高凌波,八极眸远,……金黄一水与碧蓝九天同映,四通大桥并千垠彩虹竞胜,岂不洋洋乎”,正如大合唱的结声,深邃而幽远,好不让人振奋!
《兰州黄河楼赋》,继承了汉赋的追求句式骈偶而错落有致;藻饰用典而声律谐调;专注写景而借景抒情相一致。同时秉持时代特点,旧瓶装新酒,创作出了具有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这是十分弥足珍贵的地方。马同儒先生《兰州黄河楼赋》的横空出世,为人们提供了一桌上好的文化大餐,是咀嚼不尽的文化营养品,既是属于兰州黄河楼的光荣,也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荣!
(孙华嵘,著名兰州文史专家)
《兰州黄河楼赋》作者简介
马同儒,《三上词话》作者,词学家、文化学者、书法家。著作代表有中国书店出版词学专著《三上词话》,另有作家出版社《阳光之恋》诗集等;辞赋代表作有《中秋赋》《兰州交通大学赋》《西北师范大学赋》《兰州大学赋》等均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另有《兰州黄河楼赋》《北京大学赋》《金谷子赋》《今日头条赋》《西部战鹰赋》《肃州赋》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法展览并获奖。曾荣获军委“空军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文联“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
- 2022-04-19【杂谈】深耕沃野 推动纪录片创作
- 2022-04-19【视界】《梦幻凉州》:为古城立传
- 2022-04-15《丝路文明》丨麦积山石窟:小陇山上的千年佛国
- 2022-04-15民国时期商业广告里的金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