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量甘肃省最高
原标题:化解“登记难” 用心解民忧
我市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量全省最高
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心。自2021年8月全市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开展以来,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创新审批方式、以点带面推进、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带办帮办、建立闭环机制等措施有力推进。截至4月8日,兰州市累计排摸住宅32.67万套,首次登记化解率58.4%,带动化解19.1万套;转移登记化解率50.4%,带动化解套数16.5万套;转移登记量9.27万套,化解量全省最高,占全省总转移登记量的近四分之一。
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城关区作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的“主战场”,化解工作量大、面宽,通过多轮次排摸,已确认的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住宅项目涉及300余个、11万余套,占全市和全省化解任务总量的三分之一和十分之一;项目主体多样,涉及中央驻兰单位、省直部门、部队和社会企业,历史沿革久远,问题成因复杂,一直以来是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
市自然资源局城关分局积极调动发挥街道社区“主力军”作用,依托社工委、“小兰帮办”和楼院长、网格员、驻守干部等资源,组建了200多支服务小分队,分批分时段开展拉网式宣传。同时,在街道社区层面大力推行“带办、帮办、登门办”等服务,主动配合项目企业入户排摸登记人员信息、填写转移登记资料、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群众答疑解惑,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城关区广武门街道光辉村社区的滨河小区,是一个主要由村民聚居而成的将近40年的老旧小区,目前有2栋楼房,属于拆迁安置房。但当时还没有出现商品房,所以政策上是个人没有房屋产权的,这些房屋的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当时也没有办理集体房屋产权证。对此,广武门街道及社区成立工作专班,分析明晰个人产权办理流程,聘请专业律师对办理程序进行把关,在办理过程中因需实施帮办、代办,以最快速度为该小区143户居民办理了个人产权,实现了小区居民多年以来的期盼。
分类施策“并联办公”确保问题化解“加速度”
自2021年10月底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城关分局探索建立了“排查梳理、建立台账,精准交办、限时办结,督办通报、销号管理”全链条闭环式化解工作机制,在全面排摸化解项目的基础上,对标对表划分的19类具体问题,采取“一问题一清单”方式,逐一明确每个项目的建设主体、房屋性质、手续办理、欠缴税费等相关信息,找准了制约项目办证的卡点、堵点、难点,创新实施清单管理模式,综合制定化解方案,为每个项目“量体裁衣”,做到有的放矢。
自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研究制定了《兰州市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意见》《兰州市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补充意见》以及《兰州市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红头文件,不断释放政策张力,确保2023年一季度前化解工作基本完成。
针对化解工作中涉及的规划、消防、建设、办证等一系列流程问题,市自然资源局积极从相关单位协调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脱离原岗位集中办公,组建对应的技术攻关小组,对各类项目存在问题点对点服务、面对面指导,鑫亿城、亚太国际公馆等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我市注重分类施策,对购房人无过错的,实行“证缴分离”“证改分离”办理,协调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并联推进,做到即来即办;对契税挪用、房产非法抵押等个性问题,通过协调职能部门介入、设立共管账户、监督资金汇入等有力举措,全力加快化解进度。记者获悉,从去年10月份以来,我市共审议十批次、244个采取“证缴分离”“证改分离”方式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项目,涉及住宅15.5万套。(记者 赵文瑞 文/图)
- 2022-04-18全国“两红两优”光荣榜揭晓 甘肃省12集体17人入选
- 2022-04-18兰州客运中心4月18日起逐步恢复发班
- 2022-04-18春天最美的伞花在天空绽放——记者现场见证神舟十三号“回家”
- 2022-04-18甘肃省发文明确职称与部分职业资格对应关系 最大限度减少人才重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