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碌曲县牧业改革撬动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砥砺前行
转型升级中的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之城碌曲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四月,微风和煦,碌曲草原焕发着勃勃生机,随处可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标准化棚圈、一栋栋现代化藏式民居、一头头体形健硕的良种牦牛……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牧歌画卷。现代农牧业的魅力如同音符般,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上尽情跳跃,演绎着华彩乐章。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这为碌曲县现代化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当前,碌曲县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正处于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积极研究和实践农牧业改革的路径、重点和突破口,不断提高农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既是发展高原现代农牧业的内在需求,更是“三农三牧”工作的当务之急。
碌曲县以“百社带千户”行动为统领,扎实开展“千名干部入百村”行动,大力推动“十户联产”合作经营,深入推进牧业改革,切实以高质量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建成了一批畜牧业生产适度规模化、养殖标准科学化、经营销售市场化、生产设施规范化、管理服务经常化的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兼顾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的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活提高、生产发展、生态改善“三生共赢”。
标准化养殖暖棚
“十户联产”合作经营模式破解“三牧”难题
记者走进海拔3500米的拉仁关乡唐科村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负责人贡保勒知正忙着给牛喂“秘制草料”。看着生产区里标准化的牛舍、育肥间、饲草料储备库、铲车、搅拌机等基础设施以及暖棚里刚刚出生的小牛犊,贡保勒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十户联产”模式进行产业发展,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7户农牧民吸纳到一起,在社员将草场、牦牛等生产资料100%入股入透的基础上,每户固定2名壮劳力在合作社常年从事管理、放牧、饲草料和畜产品加工等工作,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据贡保勒知介绍,所有社员的草场、良种牦牛全部纳入合作社。入社时,草场按照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再根据草场面积,折合为入股资金。每户社员入股良种牦牛58头,折合资金49.3万元。
县领导宣传牧业改革相关政策
在运营模式方面,良种牦牛繁育以传统放牧和补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母牛的合理补饲,争取母牛一年一产,产后牛犊4至5月龄集中圈养补饲,5个月后隔年出栏,牛犊存活率高且体质健壮,市场空间大,单价利率高。饲草料加工以青稞、油渣、小豆、小麦、玉米、麦糠为主,合理配料,加工成粉末再压实成颗粒饲料,牛羊食后营养充分吸收无浪费。畜产品加工主要以酥油和曲拉为主,统一收集加工,批量出售。
“合作社同14名长期工签订劳务协议,每人每月按3000元发放工资,全年发放工资50.4万元。根据社员入社时的草场等级和面积,按照一级草场24.25元/亩/年、二级草场22.12元/亩/元、三级草场20.43元/亩/年的标准向社员支付草场费。”贡保勒知告诉记者,每年收入除去基本工资、草场支出以及购买饲料等支出外,盈利的20%作为合作社集体库存,用于自身发展,剩余80%按户分红。
谈及合作社的未来发展规划,贡保勒知表示,将在严格落实草畜平衡要求的情况下,逐年扩大种公牛和基础母牛数量,增加产崽数量,引进良种牦牛,逐步淘汰弱畜,提高牛犊的单价利润。进一步发挥“能人”作用,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养殖技术,促使合作社向规范化、科学化道路迈进。在发展好现有良种牦牛养殖繁育、饲草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牦牛养殖繁育相关的其他优势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激发内生动力。
西仓耿萨合作社藏羊繁育大棚
据了解,碌曲结合“十户联产”经营模式,制定了技术方案,成立了技术支撑办公室,按照专业和特长及工作职责,办公室下设8个工作专班,建立技术服务站。截至目前,全县有意愿参与“十户联产”抱团发展的共有105个单元,涉及农牧户1329户。其中,已联产28个单元382户。劳务输转组联合县人社局联系用工单位和企业288个,可提供10519工作岗位。全县共计输转劳动力2828人。
农牧区的分散经营如何与广阔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一直是农牧业经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找到一条农牧区和市场之间相互连接的链条,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引导农牧业走上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碌曲秉承改革思维,结合“三牧”实际,总结好在牧业发展上探索出来的新路子,把“十户联产”合作经营作为一个重要抓手,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典型示范,根植群众、引领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抓两头带中间”,走出了一条具有碌曲特点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十户联产”入股仪式
为“三农三牧”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三农三牧”资源资产的沉睡,严重阻碍着碌曲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发展。金融作为“三农三牧”经济的血液,在以往多年来几乎干涸。
如何唤醒“三农三牧”资源,让其成为可流动的资产,为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
为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做好金融支持“十户联产”抱团发展新模式及首位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全县产业加速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碌曲县农业农村局、碌曲县财政局、中国农业银行碌曲县支行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碌曲县金融支持“十户联产”及首位产业发展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行的原则,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政府领导、农行主导、多方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当前碌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十户联产”抱团发展新模式和首位产业发展项目全面实施,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血脉的作用。
通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撬动银行贷款,逐步破解当前碌曲县发展首位产业的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通过新增信贷计划、对“十户联产”及首位产业发展单列信贷计划等,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对全县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同时,对“十户联产”及首位产业发展合作组织或企业制定相应的授信政策、信贷目标和实施计划,从信贷政策、贷款利率、贷款额度等方面给予倾斜,全面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有效提高农牧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金融撬动农牧业改革
“长期以来,碌曲县农行始终把乡村振兴、服务‘三农’作为首要工作,研究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在碌曲县实施‘十户联产’合作经营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发挥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碌曲县提供高效、优质、优惠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全力支持全县牧业改革向纵深推进。”甘肃农业银行碌曲县支行负责人贡保仁增说。
据了解,贴息贷款以“十户联产”及首位产业发展合作组织为单元,以户贷、社用、户还为原则,贷款额度户均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每个“十户联产”合作组织总体信贷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借款人要统一将贴息贷款交由所在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截至目前,经相关部门资金贷款风险评估,已发放贷款360万元。
散落在碌曲草原的牦牛
“千名干部入百村”推动农牧村高质量发展
“经过摸底,目前有贡保加、卓玛加、道吉南校等11户有意愿采取‘十户联产’模式进行产业发展,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开个会,研究我们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下一步如何发展……”碌曲县“千名干部入百村”专项行动驻西仓镇新寺村工作队成员仇国强说。
为加快推动全县农牧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碌曲县开展“千名干部入百村”专项行动,选派近千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热爱“三农”工作的优秀干部,深入全县95个村民小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着力解决农牧村村级组织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牧业改革不够系统、社会治理亟待加强、人才队伍缺乏支撑等问题。
据了解,“千名干部入百村”专项行动干部选派由碌曲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以“3+5+2”模式(即县直部门选派3名干部、乡镇选派5名干部、择优选派2名村组干部组成工作队)向全县95个村民小组驻村开展工作。工作队要做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劳务输转的“排头兵”、乡村治理的“先锋队”。要参与带动村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牧业公司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打通销售渠道,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增收发展规划,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推动“十户联产”和“五大产业”发展,提升抱团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全面摸清本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就业意愿、外出务工意向等,逐人建立转移就业服务台账,根据排查台账“因需施策”“因人施策”,提出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及时对接就业信息,向不同需求的务工人员提供符合个人实际的就业服务,做到人岗匹配和服务精准。要按照构建“基层党建+十户联防+文明村庄+和谐寺庙”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突出五治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治理方式,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各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千名干部入百村”专项行动进一步凝聚了村级经济发展合力,规范了新型农牧村经营主体运行,深化了农牧村改革,加快了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碌曲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全县农牧村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纯改良”的牦牛
三产融合,融出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加速度”
如何解决牲畜个体性能低的问题?碌曲坚持强化科技投入,提升产出率。联合科研院所,共同研究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提高繁活率,实现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
自2021年全县采取以“十户联产”模式走专业合作的现代牧业改革以来,成立于2014年的郎木寺镇诺尔勒种公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牦牛“提纯改良”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社养殖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
“过去我们只能依靠自然培育,现在也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良种培育。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更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科学手段培育繁殖。”合作社负责人万千佳说。
人草畜矛盾长期束缚畜牧业发展。“解决这个矛盾核心在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关键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规模经营。”碌曲县副县长王盛介绍,碌曲将借助科学高效的养殖技术,最大程度减轻生态负担。
走进碌曲县瑞丰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社员们熟练地将成捆的青干草倒入饲草粉碎机,然后将刚加工完的干草碎末抬到草料称重机上称重。
据介绍,公司按照“农区种草、牧区收购,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理念,积极流转土地建立优质牧草种植基地,自种苜蓿、燕麦2000亩,同时收购周边农牧户种植的豆草、青稞、燕麦、小黑麦秸秆,建有晾晒场1000平方米、牧草种子库房500平方米、牧草和草种生产加工库房800平方米,时产3吨的苜蓿颗粒饲料生产线1条,购置粉碎机、颗粒机、牧草打捆机、包膜机等农用机械16台,年产各类适应牧区牦牛、藏羊生长的颗粒饲料、苜蓿草捆约2000吨,实现了优质饲草科学化布局、多元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缓解草畜矛盾、推进“十户联产”、助力牧业改革提供了生产要素保障。
“为了使全村群众摆脱产业发展瓶颈,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颗粒饲料加工-牛羊活畜补饲-有机肥生产-有机肥还田-饲草料种植’闭环式循环农牧业经济,走上了集约化发展之路。”公司负责人拉毛加说。
种植业助力牧业改革提供生产要素保障
碌曲县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白龙江、洮河均发源于此。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碌曲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农牧业的结合成为了碌曲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碌曲县紧紧围绕“一心两廊五区满天星”的发展思路,增强弱项,补齐短板,为文化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碌曲县始终坚守稳定底线、严守生态红线、突出发展主线,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即做好“一个衔接”、紧盯“两个注重”、实现“三个翻番”、确保“四个提升”、打造“五个示范”,统筹推进现代畜牧业、文化旅游业、藏医药产业、劳务输转业、光伏产业五大支柱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最美干部、最美群众、最美生态、最美县城、最美乡村、最美环境、最美生活”为主的“七美碌曲”,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碌曲的崭新篇章。
而以“十户联产”模式走专业合作路子的现代牧业改革,开创了一条以高度整合资源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之路。
- 2022-04-11【甘快看】甘肃人社“直通车”:直达民心的“人事”载多少?
- 2022-04-11【甘快看】金昌全面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
- 2022-04-11不负青春跟党走
- 2022-04-11任振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168次常务会议,研究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