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康筑基 为发展铺路——会宁县“十三五”时期交通建设纪实
原标题:为小康筑基 为发展铺路
——会宁县“十三五”时期交通建设纪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魏永刚
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像极了生命的链条,热烈奔放、委婉含蓄地在厚重的黄土塬上写下动人的诗篇;一辆辆农用车满载农产品在乡间小路上欢快驰骋,农民的“幸福指数”和宽阔的大道一样,在无尽地延展、不断地提升。
“十三五”时期,会宁县坚持把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断头路,作为连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系,不断筑牢和夯实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纽带支撑,全县呈现出了大交通连结大发展、大发展引领大跨越的生动局面。
夯固基石 为发展铺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条凝结了无数前人智慧结晶的铁律,也是发展所需、基石所在。
自精准扶贫的一池春水涤荡起今朝焕颜的满目春光,会宁县便开始了在奋进的道路上抢抓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大交通、大战略”的发展大思维,并坚持以项目为牵引,以攻坚为统揽,按照一年一小步、一步一跨越的宏大格局,持续推进交通扶贫纵深发展,让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这五年,依托路网连结、体系构建,逐步打通了城乡发展循环,畅通了经济内生活力。于是城乡一体协同推进、工业农业提质增效……
据会宁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会宁县整合各类资金,实施硬化沙化村组道路,着力强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支撑,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使贫困村生产生活面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如今,一条条水泥路直铺家门口,一个个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交通之下呈现出了大发展。“交通引领经济”已经坚定地成为会宁县各级群众干部发展地方经济的普遍共识。
畅通出行 为民生筑路
“以前下雨总担心洋芋、蔬菜卖不出去,现在再也不用发愁了。”家住会宁县新塬镇老庄村的村民吴斌高兴地说,以后下雨再也不怕沾两裤腿泥了,随着搅拌机、压路机的轰鸣作业声,几天的工夫,老庄村泥泞不堪的农村土路一下子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新塬镇党委书记李振中介绍说,新塬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总抓手,以打通交通梗阻畅通发展提速,让农户在便捷出行中都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发展获益。现如今,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将开通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高速路,带动群众扩大洋芋、蔬菜、牛羊等种养殖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事实证明,只有把路修好了,让农村公路这样的“毛细血管”畅通了,才能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财富流,农村经济才可能被盘活,农民脱贫致富才有希望。
线网循环 为小康引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目标,交通是基础,也是先导。
“十三五”时期,会宁县道路交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也绘就了一个又一个蓝图,经济路、出口路和通达路路网结构日渐布局成熟,会宁实现了铺路奠基、筑路发展、兴路引领。
据了解,五年间,会宁县累计组织实施村组道路硬化1110.26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104.7公里、“畅返不畅”整治228公里、自然村道路沙化170公里、养护维修52公里、旅游公路50公里、县乡道路网改善30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
今天的会宁,高质量的村组硬化路宛如一条条飘逸的彩练,纵横交错地连接着乡镇、农村、田野。多样化、开放式的交通大格局的形成,把日新月异的会宁带上了经济腾飞的“快车道”。
- 2022-02-11客车雪地抛锚 会宁交警帮忙转送乘客
- 2022-02-07【新春走基层】白银会宁返乡青年谈家乡新变化
- 2022-01-31【甘快看】甘肃会宁 龙腾虎跃中国年 幸福团圆过大年 南什村:锣鼓喧天迎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