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路易·艾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21-08-12 09:0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靳佩佩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路易·艾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石 虹

  在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上,有很多外国友人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所吸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献出毕生精力乃至生命。来自新西兰的路易·艾黎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工合”运动重要发起人之一、培黎学校的创始人。早在1934年他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其后的60年间,他始终笔耕不辍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推动着中国对外的文化传播。

  1 从“工合”运动到培黎学校

  1927年,路易·艾黎到达上海后,在租界就职消防督察。他深入了解到中国底层民众的苦难,亲眼目睹反动统治者的残忍行径,他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1934年,艾黎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此后,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友人,阅读进步书籍,关心中国国内斗争,思索中国的社会问题。1936年3月,艾黎与格兰尼奇夫妇创办了进步英文刊物《中国呼声》,并担任长期撰稿人,艾黎撰写了许多文章描述战争风雨欲来之际上海当地的情景。

  此后,路易·艾黎和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夫妇,以及一批共产党人、爱国民主人士胡愈之、徐新六、卢广绵等发起工业合作社运动。1938年8月5日,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简称“工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以“建设经济国防,支持长期抗战,发展民族工业,实行民生主义”为使命,通过组织工业生产,争取国际援助,支援抗战前线斗争,被誉为“后方经济堡垒”,对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工合”组建成立,艾黎整整艰辛工作和奔波了6年。哪里有合作社,哪里就有艾黎的身影。

  1942年,艾黎在陕西双石铺(今凤县)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他取名“培黎”即有“为黎明而培训”之意。由于战争蔓延,学校迁到甘肃省山丹县。在山丹,艾黎全身心地投入到培黎学校的工作中,努力探索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半工半读、手脑并用的新型教育。在山丹培黎学校,学生们在没有技术员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在实践中摸索。艾黎同他们一起研究,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然后编成讲义,油印出来发给大家。同时,艾黎根据学校的发展,增加实践项目,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了给山丹培黎学校筹集办学资金,艾黎写信呼吁争取国际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和援助,在他的号召和努力下,学校得到了来自海外的大量物资及教学设备的捐助,并邀请到来自8个国家的近30名专家、工程师和技师先后来校任教。

  2 笔耕不辍向世界介绍中国

  艾黎说:“和平是一切建设性的生活的基础。不管有多少困难,走向和平的路永远无法切断。”新中国成立后,艾黎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一边,不遗余力地宣传介绍新中国,努力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1952年,艾黎参加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大会——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当选为联络委员会的委员。1953年,艾黎到北京定居,把介绍报道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作为自己新的工作。他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广交世界各国朋友,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发表演讲,传递“中国声音”,向世界各国打开了解新中国的窗口,加深各主要国际组织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国国际友好事业发展。

  为了真实而全面地向世界宣传中国,他坚持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访问,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既有城镇,又有乡村,把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报道文章和书籍,向中央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向全世界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他经常在外媒报刊上发表朴素真挚的诗作,翻译出版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以加强和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艾黎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先后发表了《人民有力量》《人道的中国》《在中国的六个美国人》《中国历史故事》《山丹: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好风集》等著作,以纪实、散文、游记、诗歌等多种形式,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同时,艾黎尤其喜爱中国的古典诗词和中国陶瓷器艺术,翻译出版了《唐宋诗选》《少数民族诗歌选》《胡笳十八拍》以及杜甫、李白和白居易的诗选集,写下《瓷国游历记》,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3 推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断绝往来,但艾黎始终认为这种情况可以改变。他锲而不舍地给家人写信,在新西兰报纸上发表文章和评论,向新西兰政府表达他的看法。他说,“作为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新西兰人,我感到有责任明确地、毫不掩饰地把我看到的真实情况告诉祖国的人民”。艾黎为中新两国关系正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1972年中国和新西兰建立外交关系发挥了促进作用。

  艾黎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向香港《东方地平线》杂志投稿,直到1976年该杂志停刊,他还向香港英文周报《大公报》投稿达25年之久。艾黎邀请两家杂志社将稿酬用于每年印一本新年小画册,登载他每年在全国各地随时拍摄的中国儿童照片,并配上表达美好祝福的诗,寄给他在世界各地的朋友。

  鉴于艾黎先生在国际文化传播方面的突出贡献,1972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授予艾黎文学荣誉博士学位,1983年艾黎被中国笔会中心接纳为第一位外籍会员。

  艾黎于1952年倡导成立了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为促动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推动下,新中友协积极开展友好交流活动,每年组织新西兰代表团访华,为甘肃等西部地区的工合事业与学校在资金、物资、人员等多方面提供帮助。1984年,艾黎积极促成家乡克赖斯特彻奇市与甘肃省结为友好城市关系。艾黎曾说,中国给了他生活的目的,给了他一项为之奋斗的事业。1982年,艾黎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被新西兰政府授予“英国女王社会服务勋章”,同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

  在中国生活的60年,无论在国内革命和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艾黎总是坚定不移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