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兰州 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之治
中国甘肃网8月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平安建设与公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息息相关。对中国人来说,“平安”代表着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更意味着充满内心的安全感。
有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发展和改善民生才有可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平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我们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指明了方向。2020年以来,我市突出“大平安”理念,把平安中国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全方位之治。创新模式,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创达标、三年促提升”总体思路,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主要干部为组长、40多个部门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倾力打造“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乡镇强执行”的三级联动治理架构,形成了“1+1+N”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2020年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会议,兰州作为5个省会城市之一在北京主会场向全国介绍推广经验做法:重拳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持续推动“枫桥经验”向基层延伸,大力推广“小西湖枫桥式派出所”“刘兰香警务室”“村民说事室”等基层治理品牌;完善“六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7站+11岗+46点”闭环防控圈,组织86个巡逻区、18支PTU(警察机动部队)巡控组、21支“金城快骑”力量常态化武装巡控、动中备勤;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设立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781个;搭建“智慧交通警务云平台”,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百日会战”…… 兰州,已经建立起了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可以说,安全就像蓄水池,只有四壁足够深、足够坚固,发展的水位才能源源不断地上涨。我市的生动实践说明,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平安兰州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各县区各部门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守正创新,再接再厉,全面提升平安兰州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对明天的稳定预期,打开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
本报评论员
相关新闻
- 2021-08-05各行各业 防控为先
- 2021-08-05甘肃省邮政管理局要求全省快递企业 做好“人物同防”两个关键
- 2021-08-05多方联动 甘肃省疫情防控再升级
- 2021-08-05疫情防控 人人有责 省、市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措施筑牢疫情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