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永载史册的陇原华章——写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21-05-20 08:2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永载史册的陇原华章

  ——写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引洮工程九甸峡枢纽气势恢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本报评论员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是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百年大党,与亿万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在祖国的壮丽山河,照进了每一个贫困的角落,也照射出陇原大地的山乡巨变。截至2020年底,我省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终于历史性得到解决。

  回首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甘肃作为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尤其付出了“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加倍努力。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以敢死拼命、滚石上山的决心和力度,万众一心、苦干实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胜利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甘肃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这是在党的百年华诞,陇原人民最美的献礼。

  一

  甘肃,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的首字而名。全省地理形势,宛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的版图。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曾是大国梦起的地方——两千多年前,西汉在此列四郡、开丝路、通西域,启一代盛世。唐天宝年间,这片辽阔的土地,仍“闾阎相望,桑麻翳野”。《资治通鉴》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宋元明清以来,由于地处边陲、战乱频仍,加之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伴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甘肃逐渐沦为贫瘠之地。清光绪四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赴疆途经会宁、定西,看到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曾感叹“凋耗殊常,陇中尤甚”,写下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奏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关心甘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群众温饱,为减贫脱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甘肃还是一个苦地方,没有走出贫困的阴影。1982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考察甘肃,认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我省河西、定西地区被列入其中。自此,甘肃步入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并在全国首开实施区域性扶贫开发之先河。此后30年,陇原人民矢志不渝、艰苦奋斗,顽强与贫困作斗争,全省扶贫工作先后经历了“两西”建设、“四七”扶贫攻坚和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三个阶段。渴望“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甘肃,终于告别了“救济粮”、跨过了“温饱线”,走出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生存困境。

  但是,“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消除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并且越往后难度越大。特别是甘肃,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很典型。全省86个县市区,有58个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还有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此外,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就有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多年来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8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华民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一伟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参与者,陇原人民倍感光荣、倍觉振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牢牢把握“六个精准”,着力落实“五个一批”,广泛聚集各类要素资源,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省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成功铸就脱贫攻坚的胜利之路,终于撕下“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

  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最关注的是脱贫攻坚,最牵挂的是困难群众。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甘肃贫困问题十分突出,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扶贫工作尤为关心,并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阶段,为我们引航定向、把脉开方。

  2013年2月2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到西部地区调研的第一站。初春的陇原,仍天寒地冻,习近平总书记迎着霜雪、翻山越岭,专程来到“苦瘠甲于天下”的陇中地区,深入定西市、临夏州的贫困乡村,看望慰问各族群众。

  海拔2400米的元古堆村,三面环山,高寒阴湿,习近平总书记踩着泥泞的小路,走进老党员马岗家中,亲切地与他交谈,详细了解村里情况,临别时鼓励乡亲们,大家共同努力,摆脱贫困,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大山深处的布楞沟村,曾是当地最贫困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的山路,入户看望困难群众,并殷殷叮嘱大家,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为甘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实践路径。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3个连片特困地区有58个县,扶贫开发任务繁重。并特别嘱咐我们,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同代表们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临夏州、甘南州和天祝县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语重心长地说:“我对甘肃的扶贫工作非常关注,对这里脱贫任务的完成很关切。”同时指出,甘肃干部群众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

  着眼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庄重宣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并谆谆教导我们,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同时,从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等五个方面,对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甘肃。短短四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苦、奔波一千多公里,先后深入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5市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甘肃脱贫攻坚下一步着力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此前,这里的村民大多住在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后来通过易地搬迁与产业扶贫,终于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沿着整洁宽敞的村道,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进学校、问干部、访农户,详细了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情况。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欣慰。“你们高兴,我们也高兴。”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给老百姓办事的。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贫困群众的深情挂念,对甘肃扶贫工作的特殊关心,生动映照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充分彰显人民领袖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厚重情怀,给予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强大的精神感召。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为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亲切的关怀、悉心的教导,如暖流般激荡在甘肃大地。2600万陇原人民倍感温暖、倍受激励、倍增信心,凝聚起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悉心教导转化为真抓实干的有力行动,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最实的攻坚举措、最硬的落实机制,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甘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的元古堆村,从“烂泥沟”变身“美丽乡村”,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的布楞沟村,从“悬崖边”迈入“幸福庄”,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今日的黄花滩,从“移民村”转向“产业村”,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三个村庄的华丽蝶变,既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也是甘肃战胜贫困的真实写照。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教导下,甘肃干部群众奋勇前行、聚力攻坚,绘就了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甘肃脱贫之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成功改变了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极大提升了脱贫群众的幸福指数。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近五年,我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7.2亿元,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着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目前,重点领域所有任务全部实现清零达标,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近700万人实现居有所安,“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同时,困扰甘肃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历史性解决,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所有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超过99%,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清水县山门镇玄头村风光旖旎,乡村旅游前景看好。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智明

  农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产业做依靠,脱贫才有长远保障。立足抓产业、促就业,我省把产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攻方向,拉开架势培育壮大富民产业,200多万农户嵌入产业链条,带动群众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目前,六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已达753亿元,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60.9%;高原夏菜产量居全国第一,中药材、马铃薯、苹果产量居全国第二。同时,累计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13.26万人次,输转贫困劳动力670多万人次;建成扶贫车间254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96家,开发各类农村公益性岗位30.5万个。此外,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各显其能,不断拓宽致富增收渠道,有效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脱贫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挣脱了贫困的枷锁,提高了致富的能力,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增强,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全省农村蔚然成风。各地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大力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广大农村处处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全省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顺利完成,国家部委命名的各类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示范村达到212个。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省级领导主动带头联系最贫困的县、包抓最贫困的村,全省1.1万个帮扶单位、36万名帮扶责任人和2.2万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锤炼了优良的工作作风,锻造了过硬的工作本领,并涌现出张小娟等一批先进典型。同时,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各地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大批优秀人才被选拔到村干部岗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艰苦卓绝、成绩斐然。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中,甘肃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结果,也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上下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

  千里陇原,镌刻聚力攻坚的奋斗足迹;山乡巨变,见证不懈进取的奋斗力量。令人振奋的甘肃故事,在中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光彩一页。

  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并概括为“七个坚持”。

  “七个坚持”,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陇原人民勇毅笃行、开拓奋进,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路子。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的领导,必须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围绕“五级书记”抓落实,我省着力强化“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完备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不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并将大批优秀干部下沉到帮扶一线,形成了各级联动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局面。正是依靠党的坚强领导,甘肃握指成拳、凝心聚力,成功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群众满意度是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必须发挥好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在财政异常困难、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我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保障,并将金融纳入全省脱贫攻坚总体战略框架,探索形成了“财政资金撬动、政府责任联动、金融保障推动”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近5年,全省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7.2亿元,累计整合使用涉农资金922.18亿元,为145.97万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55.32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

  “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围绕构建内外协同、上下联动的大扶贫格局,我省积极整合政府、社会、企业各方资源,认真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持续深化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成功开展了“千企帮千村”“津企陇上行”“民企甘南行”等一系列帮扶活动。“人心齐,泰山移”,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鼎力支持,汇聚起战胜贫困的强大合力,有力助推甘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必须找准穷根、明确靶向,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紧扣“六个精准”的要求,我省深入推进“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组织40多万名干部进村入户,盘家底、算细账,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解决办法,为贫困群众“量身”制定脱贫方案,并把脱贫任务分解到户、精准到人、落实到具体举措。同时,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成功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使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充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脱贫才有基础、发展才可持续。立足扶志与扶智,我省把外源式帮扶与内源式脱贫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致富光荣户”“脱贫能人”等评选活动,积极推广“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两户见面会”等成功经验,并更多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帮扶办法,推动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能多得”的正向激励机制。同时,大力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引导他们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有力保证了脱贫的稳定性、可持续性。

  “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我省积极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创新社会帮扶方式,广泛调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近5年,全省仅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民营企业就达2494家,共帮扶贫困村5346个。“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浓厚氛围,有力助推甘肃扶贫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脱贫过程要扎实、脱贫结果要真实,必须突出实的导向、严的规矩。近些年,我省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并制定省、市、县三级领导挂牌督战方案,督工作、督进展、督实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压实责任。同时,突出抓具体,把各项任务梳理出来,落实到岗、责任到人,有措施、有要求、有检查、有评估;突出抓过程,对脱贫攻坚的每个环节,严格开展、严格要求、严格把关,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工作实。从严要求的工作导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效杜绝了弄虚作假、花拳绣腿,使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甘肃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深刻彰显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伟大胜利,充分见证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伟大力量。始终运用好“七个坚持”的理论武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陇原大地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实现新的目标、夺取新的胜利,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甘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伴随“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省上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不懈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当前,我省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同全国相比,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省上下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筑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切实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承包耕地用途管制,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制种业、制种基地更好发展,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壮大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提升河西走廊节水戈壁生态农业规模,加快黄河上游高原生态循环农牧业和特色种养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外引内培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推广全域生态旅游、生态文明小康村、美丽乡村等模式,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无垃圾行动成果,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治理水平。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行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迈步新的征程,甘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在奏响“美丽乡村”的时代新乐章。

  六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精辟概括,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回望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全省上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脱贫群众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合力攻坚……无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他们中间,舟曲县扶贫干部张小娟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96位先进个人和72个先进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这些陇原人民的优秀代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前行。

  梦想照亮前方,奋斗正当其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又将乘势而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执笔:张洞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